Web3 社交基础应用中间件 l 解析 DID 的链上身份体系建设
Crypto@Luffy
2022-11-25 12:25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作者:Crypto@Luffy

编辑:Crypto@Luffy


“DID 的链上身份体系建设遵循去中心化 + 抗审查 + 链上聚合的三大基本方向进行”


不同于 Web2.0 人们在重要资产数据、身份信息方面面临所有权、自主权、选择权的严重丢失,Web3.0 的到来正在帮助用户完成基本人权的逆向回收,以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支撑技术之一的 Web3.0 通过分布式数据库存储,让用户可以自主的控制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包括资产,身份,数据等重要信息),借助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信息透明等特点从源头上保证了用户的所有权,真正完成了用户的数据确权和价值归属。


Web2.0 和 Web3.0 本身存在较大的区别,Web3.0 因为完全释放了用户对于数据信息自我掌控权利以及实现了未来人对于互联网创造的愿景,正在引领新一轮的革命,尽管目前还处在概念阶段,但区块链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加速这一进程,它正在变得越来越具象化,与区块链技术结合在一起的 Web3.0 才是实现这一愿景的关键,目前 Web3.0 还处于幼儿时期,不仅仅需要技术上的持续完善,同时更加需要大量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毫无疑问,基于个人链上身份体系的 DID 未来将成为 Web3.0 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分布式存储、去中心化标识符、社交族谱和凭证协议等中间件的日趋成熟,正在构建 Web3.0 链上身份体系的护城河。


Web3.0 数据确权和授权后的可信登录凭证

Web2 应用程序登录的分散和繁琐一直以来受人诟病,比如用户无法使用他自己的 Whatsapp 去登录 Twitter,亦或者无法用 Facebook 去登录 Youtube,造成这种原因首先是不同的互联网平台有着不同的中心化数据存储库,而不同平台记录的用户身份数据并不完全相同,比如官政平台更多会借助公民身份证作为登录账号并提供一系列的详细信息,而像民用互联网平台则可能直接使用公民手机号或者邮箱等作为登录依据,因为平台登录体系的差异化所造成用户所需要的信用凭证也将不同,这样造成 Web2 用户身份信息的分散,一个人可能需要保管数个乃至十几个的账号信息。而在 Web3.0 中,用户只需要一个信用凭证即可登录所有平台,并且不用担心账号信息被泄露的问题,这是因为在 Web3.0 的世界中,用户的账号信息都是通用的,并且自我保管,不依赖于集中式的登记处,身份证提供者或者证书机构!


DID 可将身份和数据的控制权交还到用户手中,DID 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可作为一个可信账号去获得 Web3 平台的数据确权与授权;那么我们可能会提出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 DID 未来可作为用户登录 Web3.0 平台的可信账号?


首先 DID 打通链上数据,将信用因素甚至一整套完整的信用机制引入到 Web3 世界,并且在智能合约的加持下提供各类业务或者服务,同时还可以记录对应钱包地址的一系列交易信用行为。DID 具备对用户的身份数据确权的功能,这来源于其对于用户链上行为数据的抓取能力,DID 会根据用户在其他平台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信息聚合使用户的数字身份更加丰富立体,数字身份的递归验证可确保该数字身份的真实有效,进而可作为 DID 登录第三方平台的 “ 通证 ” 特别是 SEER 未来会推出跨链功能,可统一未来用户在不同生态中的加密身份,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先行 DID 协议比如 Space.id 已经开始在 DeFi、GameFi 等平台上小范围应用!


难以侵犯,绝对去中心化的抗审查身份体系

在 Web2 中,用户的重要信息如身份数据等都在不同的中心化互联网服务商管理保存,用户在平台留下的数据信息对于平台来说存在巨大的商业价值,这些信息都被平台牢牢掌控,用户却没有权限调用,同时 web2 平台可以不经过用户同意随意修改删除掉用户信息或者用于商业用途,用户缺失了对自己身份数据信息的掌控权,而对此却毫无办法,因此 Web3.0 链上身份最大的标志之一就是 - 让用户实现对自身重要数据信息的支配权


在 DID 中,通过分析链上用户的行为数据可建立可靠的身份信息标签,DID 标签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DID 为每一个访问平台的用户都建立了对应的标签系身份,并且这些信息都抓取自链上,因此数据具备不可篡改,永久可追溯,信息透明的特性,通过全网分布式记账,自由公证,身份建立后通过分布式数据存储库可使用户的重要身份信息得到妥善保管,并且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恶意修改和盗取用户的身份信息,那么这就让 DID 具备了抗审查特性,而这也是 Web3 链上身份体系建设的核心思想之一。

DID 将用户的身份、数据以及内容的控制权归还到用户,包括 DID 的域名未来可作为钱包地址用来接收多种加密货币资产,以及通过 DID 去 Web3 平台浏览查询自己所有在加密世界的行为记录,而这些都不需要通过集中式平台或者中心化机构进行管理。这样在未来 DID 更加可以使用到与元宇宙相关的概念领域中来,DID 帮助 Web3.0 建立健全去中心化身份认证体系,解决目前分散式的数据信息差,真正让去中心化身份体系的应用时代提前到来!

聚合链上数据形成用户身份标签

链上与链下身份体系存在本质区别,Web2 世界里面的身份高度中心化,而链上则相反,因此对于用户的商业定位追踪明显不同,比如 Web2 平台运营商通常会拿着用户在后台系统里面的身份信息、消费记录、活动路径去定位用户画像,进而获得用户的商业价值,而在 Web3 的世界里面,用户的重要隐私数据信息并不会在 document 存储,而是用链下存储的方式进行,其他人能看到得只是他在链上进行的活动数据。


而 DID 就是通过用户链上行为数据的追踪从而获得该用户的标签身份,比如某地址用户在某个时间段购买了 BAYC 的 NFT,那么 DID 就可以追踪到该钱包地址的链上交易数据,并形成一个 BAYC 的标签,用户在链上的活动越频繁,他的链上身份标签则越有价值,基于这种逻辑,DID 通过链上用户行为捕捉形成身份价值系统,而这种价值系统对于 Web3 世界的广告商或者运营商来说及其具有意义,对于广告商来说除了可以做到营销精准策展以外,他们更加可以基于该身份标签像 Web2 运营商一样来持续追踪该用户,而用户通过 SEER 平台可以精准接收到自己感兴趣的广告,而不会像 Web2 世界中用户每天要被各种垃圾短信以及推送所打扰。

除此之外,DID 将用户冗长的钱包地址转换成可读字符,这大大方便用户参与到 Web3 世界的活动,也降低了其访问门槛,这就跟人脸识别或者刷身份证就可以通过机场安检一样,因此用户标签身份可帮助用户在 Web3 世界创造更多价值。


总而言之,DID 的链上身份体系建设遵循去中心化 + 抗审查 + 链上聚合的三大基本方向进行,而这也是未来去中心化身份发展的核心思路,DID 要解决的是目前去中心化身份基础应用层薄弱的问题,因此未来会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来实现去中心化身份价值!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Wiki
Crypto@Luffy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