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尘埃科技整理编辑发布,请拖动至文章底部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编辑|RR
平时我们看 Web 行业的招聘信息,除了敲代码的各种岗位之外,最热门的职业之一就是设计岗了。
设计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许多人仍然对 Web3 的行业了解知之甚少,这个话题的“排他性”使一些人感到不舒服,很多人意识到自己对它了解不够,就会羞于询问。在今天的内容中,我们整理收集了一些来自 Web2 背景的设计师在尝试走向 Web3 时的常见困惑点。
1. Web3 还没有经典模式。
与任何新技术一样,Web3 正处于多样化阶段。汽车发明后不久,汽车设计师们就开始试验各种各样的外形。现在,经过一个世纪的迭代,同一使用领域的汽车看起来非常相似。移动电话也是如此。Web2 的设计模式也是。可以肯定的是,Web3 也会走这条路。
我们生活在一个 Web3 模式尚未形成的激动人心的时代。虽然缺乏明确的指导有点可怕,但它也令人兴奋,让我们 ( 设计师 ) 可以更容易、更快速地对“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产生重大的个人影响。
然而在我看来,情况并没有看起来那么戏剧化。虽然从技术角度来看,Web3 还是一个新事物,但从用户体验来看,95% 的 Web3 都可以建立在 Web2 的基础上。例如,区块链上的交易在概念上与传统银行中的交易有很大不同。但是,我们为用户显示交易历史的方式不太会有任何显著差异。另一个例子是使用非托管钱包的 DApp:对于其中许多人来说,用户可能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使用区块链,而认为这是一个 Web2 产品。
随着我们的世界运行得越来越快,Web3 传统和模式正在以疯狂的速度成形。例如,DEX( 去中心化交易所 ) 中的交易页面已经看起来非常相似。其术语仍然非常多样化,但很快我们都将达到一定的标准。
2. Web3 中的用户并不都是真人。
事实上,Web3 上的所有交互都不一定发生在真人之间,而是在钱包之间,这一事实仍然让我感到奇怪。
在 Web3 中,一个人可以拥有多个钱包,而且往往你开始使用 DApp 所需要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在几次点击中连接该钱包。此外,在 Web3 中,人们可能有非常充分的理由拥有多个钱包,例如执行某些交易策略。许多交易者正在使用机器人进行自动化。例如,在我的一个项目中,我们估计机器人约占 70%。因此,Web3 上的用户不仅是人,而是人、组织和机器人的混合体。
为机器人设计还带来了分析用户行为数据的挑战。你可以使用谷歌 Analytics 等工具来衡量用户与界面的互动,但一旦用户连接了他们的钱包,一切都开始在区块链上发生,变得难以跟踪。好消息是,这样它在区块链上就变得可追踪。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美的方法来连接界面和区块链的数据。举例来说,你可以看到哪些用户点击了哪里,还可以分别看到钱包的消费金额。但很难看到消费者的人口统计数据,也很难看到他们在交易前花了多少时间。机器人使情况变得更糟,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它们甚至不与界面交互,而是直接访问后端。
3. Web3 中的道德困境。
以最简单的 DEX 收入模式为例:DEX 从交易费用中赚钱。人们不愿互换流动性较低的货币对,因为流动性越低,价格波动就越大。流动性提供者也在从交易费用中获利。因此,为了鼓励流动性提供者将资金锁定在流动性池中,货币对应该有一定的交易量,以使他们可以从中获得费用。我们面临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作为一名用户体验设计师,你可能会想:“我需要做一些事情来鼓励用户将他们的资金锁定在流动性池中,这样系统就会开始作为连锁反应发挥作用。”但随后你会发现,由于无常损失,个人将资金锁定在流动性中通常是非常危险的,因此鼓励用户这样做从道德角度来看是有问题的。
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但是区块链充满了这样的问题。
尽管 DApp 的商业模式通常超出了用户体验设计师的职责范围,但我们仍然需要理解这些细微差别。Web2 的设计师已经意识到很多“黑暗的 UX”模式,并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边,而 Web3 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领域,善恶的轮廓仍然不清晰。
4. 加密货币的依赖性
加密市场严重受情绪驱动,其波动可能会对你为产品收集的分析数据产生压倒性的干扰。在传统的利基市场,这种影响很少如此巨大。如果你来自 Web2,看到 DApp 使用量、TVL、交易量等疯狂的随机变化,你可能很快就会感到疲惫。有时它与代币的市场价格相关,但不是直接相关。
市场波动的影响往往会超过产品开发的任何其他因素 ( 用户体验、市场营销等 ) 的影响,它们的干扰所产生的结果可能很难准确地解读。
即使你的产品与加密货币无关 ( 例如,数字身份 ),加密市场也会从另一个方面打击你:投资。在这个加密寒冬,许多区块链初创公司都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投资时期。自 2015 年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第四个寒冬。与传统领域相比,整个区块链行业感觉非常不稳定。所以对于那些来自 Web2 的人来说,这可能会让他们感到难以忍受。
“
总结
尽管在 Web3 设计中,许多模式可以借鉴 Web2,但许多 Web3 特有的方面对设计师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中我们介绍了其中的一些,欢迎各位业内人士留言交流意见。
信息来源自Reach Platform,略有修改,作者 Nina Klymenko
尘埃科技
看墙外更多信息,推特账号指路「Allrecode」
为 Web3 从业者建立内部链接,了解「重构研究院」
“商务合作”、“内容转载”请直接在后台回复关键字
更多 DAO、Web3、NFT、Metaverse
专业研究请关注尘埃科技旗下「Fastdaily」
Web3 知识点、干货类内容
请关注尘埃科技旗下「Allrecode 重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