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 市场复苏,一文了解 NFT 聚合器和当下火热的 Blur
元宇宙信息情报处
2023-02-08 19:40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空投和发币能继续带火 Blur 吗?


撰文:Jamie Redman,Bitcoin.com

编译:0xAR


NFT 聚合器是在上一轮 NFT 热潮中诞生的新产品,其作用类似于淘宝的购物车,让买家一次交易就能买下多个 NFT。


Gem 是第一个成功打出名气的 NFT 聚合器,也让圈内看到聚合器的显著优势。



第一项优势是为用户构建了统一的 NFT 展示界面。


目前 NFT 市场已经被视为公链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形成了如 OpenSea、LooksRare、X2Y2 和 Foundation 等各种 NFT 市场。这些市场不仅相互内卷抢地盘,也让买家在其中频繁切屏对比价格跟着遭罪。


聚合器的作用就是将不同市场挂单的 NFT 集合到一个屏幕,买家在一个应用就能看到不同市场中的 NFT,缩短购买时间。


第二项优势便是用户可以一次性购买多个 NFT,但只用花一次 gas 费用,据称使用 Gem 购买最高可省下三分之一的手续费。


而在此之前,用户想购买优质 NFT 时,只能一次购买一个,多个交易不仅消耗多次 gas 费用,也会延长交易时间,可能就在这个空挡,想要的 NFT 就被别人买走。


第三项便是聚合器支持全部 ERC20 代币组合付款(理论上)。比如,用户在购买 NFT 结账时,发现 ETH 不够多,那么还可以添加别的代币弥补差价。


也正是因为这些显著的优势,用户通过聚合器的交易不断增加。据 Dune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 2 月 1 日,聚合器产生的交易已经突破 23.6 亿美元,购买的 NFT 数量也突破了 607 万个。

 


或许是 Gem 等聚合器抢走了太多流量,让 Opensea 等市场陷入不安,本着打不过就买下来的原则,去年 4 月,Opensea 宣布收购 Gem。


但聚合器的蛋糕显然不止这么大,如今也涌现出 Blur 等更多的应用。


去年 12 月,刚诞生两个月的 Blur 宣布获得 Paradigm 等多家机构超过 1400 万美元融资,短时间里其交易额就迅速超过了 Gem 成为链上交易量最大的 NFT 聚合交易市场。



Dune 数据显示,截止 2 月 7 日,Blur 在 NFT 交易市场份额占到 24%,销售市场份额甚至超过了 45%。2 月的第一周,Blur 交易额突破 1 亿美元,压过 Opensea。


Blur 号称「为专业交易者提供服务」,连接钱包登入后便能感受到比较明显的理工学科风格。



NFT 系列全部以 ETH 为单位标注价格,并显示上架时间、上次出售价格、涨跌幅等数据。以无聊猿为例,进入界面后,也能像 Opensea 一样根据无聊猿的图案特征,如背景、眼睛、帽子等,对 NFT 进行筛选,甚至选择稀有度。


Blur 官网声称会比 Gem 速度快十倍,响应速度不超过半秒,实际体验下来也确实很流畅。


但是,这些并不是 Blur 用户激增的主要原因,真正激增的原因在于空投和原生代币。


Blur 称共有 3 次空投活动。第一次用户只需要在 NFT 交易市场上有一次交易记录即可获得空投代币,由此引发羊毛党关注。但活动结束后,Blur 团队反复强调下一次空投活动更大,由此掀起第二波空投的高潮。只要用户积极上架 NFT 就能获得更多的空投。


这一次,巨鲸也参与其中并霸占排行榜,甚至也因为这次空投,无聊猿和 Azuki 等蓝筹 NFT 的地板价被短时推高。



或许官方也未预料到用户的热情,使得第三次也是官方声称福利最大的一次空投不得已延期两周到 2 月 14 日前后进行,要求是只要用户积极参与 NFT 竞价即可。


虽然空投已经进行,官方也明确会上线 Blur 代币,但是并没有公布其代币经济学(Tokenomics)和代币分配。羊毛党有被反撸的可能。但考虑到 Aptos 空投的先例,羊毛党的热情并没有减弱。


对于此,媒体吴说 Real 表示,Blur 为促进发展,采用自定义 NFT 版税,且没有向 NFT 交易方收取任何交易费用。所以本身 Blur 基本不赚钱,而是靠获得的投资养活。没有盈利模式,没有利益分配,Blur 代币价值实际为 0。


但 Blur 市场表现也反映出对原生代币的强烈呼声。Blur 团队也表示,在原生代币正式上线后便会着手商业模式的问题,并对版税税率展开投票。


情报处认为,两次空投之后,Blur 已经拥有了较大的用户基数和较高的用户忠诚度,且在用户体验上有明显的优势,如果代币分配足够合理,代币 Blur 上线后的短期内仍有较硬的实际价值。至于长期,则要看空投之后 Blur 如何走通盈利模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Wiki
元宇宙信息情报处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