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是大家不会陌生的词语,有国家主权,资产主权,那数据主权是什么呢?
本文将从数据主权聊起,简要分析数据主权内容,重要性以及可实现的方案等。
BTC 发行以来,人们对逐渐接受“抗审核和无篡改”的资产,属于个人的资产,应该将主权归于个人所有。我们称之为资产主权。资产主权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社会对于资产的认知,Token 和 NFT 的出现也让资产数字化的形式更为丰富,资产主权将个人资产以 Token 或者是 NFT 的形式归个人所有,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作用被重新审视,资产主权的价值无须质疑。
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除了拥有资产主权,更应该拥有个人信息主权,或者是叫数据主权,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交年代,个人需要展示自我,并在自我的基础上和其他人互动。
但无论是在微信,Twitter 还是 Facebook,用户的数据都归项目方所有。个人拥有自身的数据主权,包括基本信息(头像,昵称,简介等),社交信息(Twitter,Discord,Mirror 等账号),文件(图片,视频,文字等)和应用信息(聊天记录,消费记录等),是构建去中心化社交的基础。
一个不被审核,不可篡改,便于寻址的个人信息展示页,也就是数据主权,是资产主权的升级。
在中心化为主的社交平台中,封禁和审核是最常见的问题,哪怕是美国总统川普,也在 Twitter 上被禁言。这是中心化平台的权限,每一个平台的审核标准都不相同,这是不透明的。除此之外,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互不相通,Twitter 上的马斯克,和在 Tiktok 上马斯克并不相同,给 Twitter 上的马斯克发私信,Tiktok 上的马斯克并不能收到。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类社会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都需要在不同的 App 中创建不同的身份,独立的个体被中心化的应用切割成无数个,而且每个账号上都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项目运营方。
Twitter 可以声称自己有多少用户,多少推特,并提供广告来赚取收益,用户需要遵守社区规则,观看广告,接受审查和封锁,来免费使用社区的服务。但为什么个人不能拥有自已数据的主权呢?当人们在讨论 SocialFi 的时候,往往忽略掉了一个基本事实,SocialFi 的基础是 Social,Social 的基础是有数据主权的个体,如果一个用户不能拥有个人数据的主权,不会有 Social,更不会有 SocialFi。
数据主权空间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1 抗审查
2 防篡改
3 可互通
4 独立运行
当 WEB3 构建在去中心化的数据主权空间基础上的时候,个体不但拥有了资产,还用了数据,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会产生更多的交互和应用。数据主权和资产主权都应该归属于个人主权,现在,是时候考虑创建一个无须中心化服务支撑,可以自行开通,自行管理内容和接入的数据主权应用了。
WEB2 中,为了解决用户需要注册多个账户的问题,提出来了 OpenID 的方案,Twitter,Facebook,微信等超级应用,也给出来了三方登录的概念。如果你是一个小的 App,可以不需要让用户注册,而是让用户使用这些超级 App 或者是 OpenID 的用户体系登录。对用户来说很友好,也确实解决了困扰用户已久的密码问题。但在这种解决方案里,超级 App 不太愿意支持 OpenID,两个超级 App 之间也很难互通,比如支付宝和微信。
更重要的是,OpenID 或者是三方登录,只是用账户绑定代替了统一账户,并不是真的在底层将全部数据打通,比如我在 Facebook 上给马斯克发了一条消息,Twitter 上的马斯克并不能收到,而实际上我始终是想找到马斯克这个人,并不关心他是在 Twitter 上看到我的消息,还是在 Youtube 上看到,只要他能接收到就好。所以,传统的 WEB2 方案中,只能提供部分便捷性,并不能够实现数据主权。
那么 WEB3 的 Social 产品,是否可以实现数据主权?一个标准,就是看数据能否脱离产品而独立运行,以钱包为例,为什么说资产属于你,而不是属于小狐狸或者是 TP?因为你的资产是在链上存储,小狐狸只是获得了你的授权,可以读到你的信息,将你的资产展示出来。所以无论小狐狸的项目方是不是还在运行小狐狸,你的资产始终是在链上存储。那么现在的 SocialFi 的产品能否做到这一点呢?可能支持了数据上链,可能支持了数据不可修改,可能支持了钱包登录,但是并不是支持了数据主权。
WEB3 的数据主权的产品形态,更类似于钱包,或者是钱包的升级形态,它的存储方式和实现方案应该类似于 NFT,提供 ABI 接口,任何一个团队都可以依照 ABI 接口去设计自己的个人主权产品。数据主权产品,甚至可以做到和公链无关,无论是在 ETH 还是在 Aptos,只要按数据产品的规范去实现,都可以互联互通。
BTC 是一种代币,NFT 是在代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非同质化代币。NFT 本身只在链上存储一个 ID,ID 里包含 URI,指向一组元数据。元数据的结构,通常是用来描述图像的组成部分,如肩膀,头,手,脚本是什么类型,与此同时,还会有对应展示的图片地址。
分析 NFT 的设计,把描述图片的元数据格式,更改为描述个人的元数据格式,就可以实现数据主权空间。因此,我们称之为 NFS(No-Fungible Space),他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特殊的 Token,也是一种更特殊的 NFT。
NFS 的组成部分如下:
合约:ERC1024 规范(拟定),描述链上数据的存储格式(和 NFT 只保存一个 ID 不同,NFS 支持更多的数据上链)以及开通,读取,编写,更改和权限部分的规范合约应该具备的接口如下:
1 账户管理:开通,更新,注销账户信息
2 授权管理:当用户使用 NFS 接入一个 APP/DAPP 时,需要申请授权,授权管理用于管理哪些外部应用可以使用信息
3 数据管理:新建,更新,维护 个人数据,以及对个人数据做分级,来确认什么级别的数据允许访问
元模型:规范个人数据的统一描述格式,UPD(uniform person data 拟定 ) ,描述不上链的数据存储格式
永久存储:用于保存具体的数据,文件(图片,视频,文本或其他格式等)
解析器:类似钱包,用于解析 NFS 数据,并提供简单方便的交互界面提供用户使用,用户可以任意的更换解析器。
寻址服务:数据主权空间需要相互通信,统一的寻址服务必不可少,ONS(Ontology Name Service ),将每一个存在的物体(无论是虚拟还是现实)都当成一个实体来看待,数据主权空间是 ONS 中的一部分,因此每一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独立一无二的可读,可信,语义化的命名。
映射器:将钱包地址,邮箱,手机号等映射为自己的 MID(metaverse ID 元宇宙身份证)。在 NFS 中,每一个人是社交的最小单元,因此也会支持多个钱包地址的映射,也支持不同的公链,钱包地址并不是唯一的身份标记,而只是一种映射。理论上,只要绑定,你可以使用邮箱或手机号来给对方发送消息,只要对方是做了绑定的。
账户评级体系:账户评级体系用户于对账户做评级,第三方应用可以通过账户评级,来判断是否用户使用 NFS 登入自己的应用,这将有助于管理色情,暴力等不被接受的场景,账户评级体系完全是自主意愿的,可以由第三方完成,也可以由应用方自己来决定。
资产主权经过十年的时间,已经慢慢被部分人接受和认可,因此带来了 Defi 的火热,并发起了对传统金融秩序的创新和挑战,同时也引入了一些只有在 WEB3 才存在的问题。
数据主权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同样会经过漫长的探索和验证,也会是 WEB3 项目走出非金融领域项目的关键。这必将影响,改变和颠覆现有的用户体系和广告模式,一旦一个应用,不再拥有对用户数据的所有权,如 Uniswap,理论上来讲,并不拥有任何用户的资产数据,他的利润来源和估值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个体来说,拥有数据主权空间,同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每一个人渴望不被审核,自己的表达观点,另一方面,每一个人又同样需要保护一些恶意观点或者是虚假内容不被传播。另外,从存储的角度来看,即便是去中心化的存储,也脱离不了代币经济的范畴,存储依然代表着高昂的成本,也包括了带宽,这也意味着,即便是个人数据主权空间成为现实,也摆脱不了一个基本逻辑:你的空间大小,或者是带宽大小,很可能和你愿意支付的费用保持相关。
如果从安全和隐私的角度来看,个人数据存放,脱离了平台,只能依赖于公链和永久化的存储来保证数据安全,因此短期之内,重要和过于隐私的数据,还是需要经过长期验证才能正式使用。但数据主权,应当也必然是去中心化发展的第二阶段,特别是 WEB3 如果想要成长为 WEB2 的体量,或者是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并推广出去。
这就代表着很大的想像空间,比金融秩序更大的概念,很可能就是超越当前 WEB2 社交巨头的关键点。
无论困难或挑战多大,做正确的事情,并扩大影响力,希望未来每一个小伙伴都有自己的数据主权。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