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的祖先 | 阿姆斯特丹银行史(一)
Yolo 笔记
2020-12-23 19:27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导语

“人们经常都会看到,纯粹理论研究的一点点成果,也许在很长时间之后,会导致连做该纯理论研究的科学家都始料不及的实际应用。”


——爱德华·诺顿·伦茨


系列相关


本文的其余部分组织如下。

第一篇,稳定币的祖先 | 阿姆斯特丹银行历史(一)追溯到货币历史,并解释了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创新,重点是从刚性货币架构向弹性稳定币架构的转型。

第二篇,央行的雏形 | 阿姆斯特丹银行历史(二)从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兴衰谈起,来看中央银行的原型与定位。

第三篇,银行治理的教训 阿姆斯特丹银行历史(三)从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崩溃,看银行治理的原则与要点。

第四篇,数字货币的启示 | 阿姆斯特丹银行史(四)总结经验


----------【史前银行历史】----------

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兴衰

阿姆斯特丹银行于 1609 年由阿姆斯特丹市作为一家公共转账(giro)或支付银行成立。它的创立发生在荷兰和西班牙联合省之间的 80 年战争中期,在最初的日子里,正是荷兰黄金时代(Gloden Age)的开始,那段时间荷兰处于长期相对繁荣的阶段。该银行以意大利的公共储蓄银行为范本,尤其是是威尼斯银行和罗马、热那亚和那不勒斯的类似银行 (Bindseil,2019 年 )。它完全由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所有,但有一个由三名(后来的四名)专员组成的治理结构,专员通常是商人,现任或前任市政委员会委员组成,成员每一次任期大约为一年。

该银行是在 17 世纪初成立的,那时候大量金属硬币在社会流通,而其中一些硬币是由贱金属混合金和银币制成的,这些硬币导致了整体的贬值。在阿姆斯特丹银行的章程中,他的其中一项职责是“检查所有(当前货币)和混合硬币的任务,并确保在所有在商业中任何需要硬币的人都能使用”

顾客可以将金属硬币存入银行,并得到其质量的保证。账户余额记录在一个中央分类账本中,银行可以在不收取费用的情况下转移给其他账户持有人,在顾客取出货币时收取费用。在这方面,阿银行的帐户有助于为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提供一种通用的批发付款方式。阿姆斯特丹银行发行的货币溢价(银行发行货币相对于硬币的溢价,反应支付便利程度)170 多年来表现亮眼,这都巩固了公众对阿银行的信任。在“国富论”中,史密斯(1776 年)用几页篇幅介绍了银行,他用吉罗银行举例:

在阿姆斯特丹,没什么能比流通中的荷兰盾更能让人充满信心,每一个荷兰盾都对应银行司库中的一份黄金或者白银。这个城市保证这一信念的落实。城市每年会更换四位实际管理的市政长官,银行将在他们的指导下运营。每一任新长官会到访国库,比对账目,宣誓后拿到账本,并在同样庄严肃穆的仪式中,将它传到下一任长官手里。在这个清醒理性且充满信仰的国家里,誓言从未被忘记。

荷兰盾的运作与现代的稳定币的方案有很强的相似性。阿姆斯特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大体简单明了。负债端,它有活期存款账户,一般由商人开立(最初约有 700 个账户,1720 年高达近 3000 个)。资产端,根据其章程,阿银行只打算保留贵重金属,如银和金币(时代的安全资产)。它依赖于一个由收银员 (Kassiers) 组成的生态系统,通过贴现的做法为零售客户提供服务,如赎回和信贷。荷兰盾被用于批发支付(商人银行之间的大额支付),而金属硬币和收银员服务被用于所有人的日常交易,在今天被称为“零售支付”。出纳员提供了类似于今天零售银行和电子钱包的服务。

银行在阿姆斯特丹市政厅设有办事处。同一栋楼的打印机提供了标准化(如果不是“智能”)合同和其他辅助服务。银行专业化管理有助于控制操作风险,比如 1652 年市政厅发生火灾,一些硬币不见了。数据保存是通过一个中央分类账进行的,该分类账每年在 1 月和 7 月进行两次备份。

央行的原型

在其整个历史中,阿姆斯特丹银行在不伤害其信用的前提下,放弃了 1:1 的完全背书的形式。它涉及一些流动性管理的操作,有点类似现代央行的直接贷款(lending)。例如,早在 1615 年,银行就向荷兰东印度公司 (VOC) 贷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透支形式的贷款(预支)成为一种经常性操作。这些贷款在特定时点填补了进出付款之间的现金流缺口,通常与进出船舶航行有关,从而为东印度公司在其交易活动中提供了营运资本。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种透支类型的贷款担当了一种平滑支付的角色,这一特质与现代中央银行在批发支付系统中扮演的角色相类似。此外,贷款利息为银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一般会分配给当地政府。

阿姆斯特丹银行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日期是 1683 年,当时它终止了存款的赎回性,不再接受赎回存款,提取硬币的政策。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转变只是将一些盛行但是与银行章程相背离的实践操作正式化了,但这一转变很重要,因为它标志着一个决定性的突破,即存款不再接受以可分割的资产(硬币)的背书,而是由整个机构的总体信誉作为背书。从这个意义上说,1683 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阿姆斯特丹银行从单纯的稳定币发行方转变为法定货币发行方。这一变化解放了银行,使得银行得以在国际支付系统中发挥核心作用。

然而,从稳定硬币到法定货币的转变并不是一个彻底的转变。在取消可兑换硬币型存款的同时,阿姆斯特丹银行推出了一个单独的“收据”系统,这一系统允许硬币持有人向世界银行出售他们的硬币,同时附带固定期限的回购权。通常为 6 个月,期间收取少量费用(银币 0.25%,金币 0.5%)在此期间,硬币卖出方将在银行提出储蓄的要求,收到的硬币将被指定用于可能的提取。以硬币作为抵押品,阿银行提供荷兰盾,这种收据系统类似于现代回购(回购)安排。(译注:有点像买断式回购,这一历史时期银行从对硬币履行受托管理职责,转型以货币(凭证)与硬币之间的互换(swap)。)随着这一政策的改变,银行从“刚性”转向“弹性”稳定币机构,将可赎回性与法定货币相结合。硬币方的资产科目借记银行存款,贷记硬币;而硬币买入方(阿姆斯特丹银行)负债端多了一笔存款,资产端多了一份硬币。这一过程就好像现代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资产购买方案和量化宽松 (QE) 来增加基础货币一样 )。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对于阿姆斯特丹银行的信心与日俱增,这也为法定货币的转型提供了可能。最早的压力测试是 1672 年,这一年被誉为“灾难年”,那一年荷兰共和国同时遭到英国、法国和两支德国军队的袭击。战争很快就结束了,公众对于奥朗主义者掌权的预期,以及随后几年里,政府与侵略国签订的和平协议,这些因素使得存款迅速从阿姆斯特丹银行流出。专员们迅速采取行动,尤其是采取打开金库的应对措施,帮助公众恢复了信心。打开金库的行为,证明贵金属硬币实际上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即使在 20 年前市政厅发生火灾期间,他们仍静静呆在那里。伏尔泰(1751 年)以丰富多彩的细节描述了这一事件:

那些持有纸币的个人成群结队地跑到阿姆斯特丹银行,他们意识到大家库存的硬币已经破产了:每个人都为了得到本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钱。治安法官立即下令打开金库。而那些财物静静的,完整的呆在那里,就像他们刚刚存放进去一样,静静地躺了 60 多年。由于大火烧毁了政府大楼,那些硬币不是发黑就是变色了,[1652 年]”

库存金属的价值,确实从 1671 年的 800 万盾下降到 1673 年的 200 万盾,资产负债表也相应萎缩。这突出了早期阿姆斯特丹银行作为一个刚性的稳定币发行机构的性质,其资产负债表的大小是被动地由储户的行为决定的。在这场经济危机中,银行虽然保持开放,但货币存量却急剧收缩,批发支付系统也随之受到影响。虽然利率、消费者价格和农业价格保持相对稳定,但经济生产急剧下降,房价下降了一半以上 (Eichholtz,1997 年 )。出纳员继续与银行和客户做生意 (Willemsen,2009 年 )。,零售业务维持顺畅的运转。

因此,当银行在 1683 年正式取消赎回性(不再允许赎回存款,获取硬币)时,使用收据和出纳员之间的二级市场已经建立起实践体系 (Quinn 和 Roberts,2019 年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其新的结构,银行的业务迅速增长,账户余额从 1673 年的 490 万荷兰盾上升到 1721 年的 2890 万荷兰盾(图 1,第三小组)。由于银行利润通常相当稳定(图 1,底部面板),因此为市政府提供额外的现金流的市政贷款被免除。但是,银行在这种利润分配方式下,却不容易建立股本的安全垫。7

在 1763 年的恐慌中,银行表现出的复原力进一步加强了银行的声誉,Schnabel 和 Shin(2004 年 ) 对此作了更详细的描述)。在七年英法战争结束时,一场恐慌笼罩着汇票和承兑贷款市场,这些贷款被用来将资本从阿姆斯特丹输送到像普鲁士这样资本稀缺的新兴市场。这时,( 过度扩张的商品房企业 Gebroeders de Neufville) 出现了危机,这些危机通过资本市场传导了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银行承担了最后贷款人 (LOLR) 的职能,通过接受更广泛的抵押品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紧急流动性 (Quinn 和 Roberts,2015 年 )。这帮助阿姆斯特丹控制了危机,而当时其他金融中心汉堡和威尼斯,危机仍然在蔓延。



当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在这一时期扩大时 -1764 年最高账户余额为 3090 万荷兰盾,资产仍然主要是库存贵金属,如图 1(第三面板 ) 所示)。这一事件再次提振了人们对阿姆斯特丹银行的信心,并进一步向弹性稳定币结构迈进。虽然对荷兰东印度公司和城镇财政部的贷款通常是不可忽视的,但在 1776 年期间,金属硬币平均占比 87%。

总结

  • 银行在成立之初仅仅履行单纯的责任:受托资产和鉴定贵金属硬币的责任。随着存款(可赎回凭证)被社会所信任,货币(凭证)本身逐步产生溢价。社会在凭证交割中,提升了结算效率,与此同时社会各方对于银行结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要求稳定币发行机构能提供一定的日内流动性支持。这在 18 世纪,意味着需要银行违反其章程。

  • 金融危机的爆发,会让决策层面临一种选择,是选择信用扩张应对危机,还是让危机自然爆发。无论怎么选,都必将面临责难。但金融机构的发展,使得社会拥有的应对手段,当 1:1 的稳定币发行机构,利用社会对于存托凭证的信心,”偷偷“开始降低储备,现代金融体系也就逐渐形成了。既是应对危机的法宝,也是创造更大危机的原罪。

  • 刚性稳定币发行机构向弹性稳定币发行机构的转型,是历史自发的,刚性的稳定币发行方无法应对日内流动性,”刚性“是其内生的制度缺陷。而弹性是一种制度优势,但需要审慎管理。



系列相关


本文的其余部分组织如下。

第一篇,远古稳定币的考古 | 阿姆斯特丹银行历史(一)追溯到货币历史,并解释了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创新,重点是从刚性货币架构向弹性稳定币架构的转型。

第二篇,中央银行的雏形 | 阿姆斯特丹银行历史(二)从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兴衰谈起,来看中央银行的原型与定位。

第三篇,银行治理的教训 阿姆斯特丹银行历史(三)从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崩溃,看银行治理的原则与要点。

第四篇,数字货币的启示 | 阿姆斯特丹银行史(四)总结经验

注:本系列翻译 BIS 的报告《BIS Working Papers No902: An early stablecoin? The Bank of Amsterdam and the governance of money 》,回复 “稳定币鼻祖”,获取报告。








◆ ◆ 

搜索公众号:大脑杆菌


债券 | 宏观 | 生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Yolo 笔记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