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时间和注意力越来越碎片化。疫情和逆全球化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人的工作也从集中转向远程。大公司纷纷裁员,加上人工智能的到来,许多人失去了稳定的工作,从全职上班变成了灵活就业的状态。
这个时代使我们感到变化太快,以至于一切关系都可能随时改变,包括占据我们 1/3 生命的工作。在这种大环境下,零工经济的概念被重复提及,我们预计它将成为数以百万计人们的生活方式。
零工经济(Gig economy)是指通过在线平台连接雇主和员工,让员工接受短期、灵活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通常是一项任务或一个项目,而不是全职工作。这种经济模式越来越流行,它可以帮助人们兼职赚钱,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成本控制能力。
零工经济的关键在于“化整为零”,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种维度:
零工经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非常流行。我们熟知的 Uber/ 滴滴、美团外卖跑腿等平台采用接单的方式提供工作机会,工作人员拥有相对的自由,可以随时选择接单或下班,收入与工作量成正比。
此外,还有 Freelancer、behance、Fiverr、TaskRabbit 等外包平台,家政、设计、写作等工作可以分派给自由职业者,最终通过验收成果来派发奖励。
区块链领域可能是零工经济应用得最彻底的地方,甚至连雇主都变得不明确。因为区块链自创立以来就带有去中心化的特性,在这样以社区里,没有人为整体负责,每个人只为自己负责。自从 Bitcoin 的 PoW 挖矿概念诞生以后,启发诞生的 X-to-Earn 的项目比比皆是。
Axie Infinity - Play to Earn 的代表,用户通过玩 Axie Infinity 的游戏,而获得游戏的代币奖励。早期用户买入的 NFT 角色和道具随着价格波动还会增值,这个模式直接带动了游戏 NFT 的爆火,而 Axie Infinity 也成了数十亿美元的独角兽项目。在此之后,有许多山寨的 P2E 项目,例如 RACA 等。
Gitcoin - 知名的以太坊区块链的开发者平台,旨在连接开发人员和开源项目,项目可以在上面参与黑客松获取 Grant 或者直接拿到赞助,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该平台接受短期或长期的工作任务,并获得相应的报酬。类似的项目有 DoraHack。
X to Earn 有几十上百种尝试,凡是可以作为一种被鼓励的动作的,都可以设计成 X to Earn 的模式。这样的花样在区块链领域层出不穷,就算没有每天一个,也有每周一个的速度在出现。
这些 X to Earn 的项目,可以统统归类到零工经济里面。只不过在区块链领域有很大的特殊性:
零工经济兴起的原因,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就是“快”。科学的发展造就生产力的发展,一切都变得很快,故而只有松散的关系,才能获得尽可能多的成交。固定的关系,带来的是风险和成本,没有约束的关系,带来的是互相选择的自由,而是否能够达成合作,靠的是利益和机制的匹配。
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一趋势实际上从工业化开始就已经呈现。
农业社会,大家的生活节奏都很慢,一辈子可以不出村镇,雇佣关系也可能几十年不变。
工业社会,大家的生活节奏开始变快,因为机器变快了,人得跟上才能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3-5 年换工作。
信息社会,由于信息是瞬息即至,于是各种交易、合作甚至制造机的控制都是由信息控制,故而节奏快到无以复加,1 年换项目或者工作很常见。
目前进入到信息时代的奇点 AGI 时代,量子计算机呼之欲出,机器学习的速度比人还快。项目和公司变化的速度更是缩短到了几个月,在区块链领域,热点甚至只有几周。已经快到人类无法承受的程度,大家就会放弃这种快的方式。这似乎是一种解脱,反正比不过,还不如主动放弃,选择躺平,选择佛系,那些活就交给 AI 来做吧。
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逃离了办公室,成为了数字游民,越来越多的工作变成了一种随性,归根结底还是快节奏造成了现在的局面。与此同时,一个反向的力量将人们往慢的方向去推,因为对于人来说,慢就是快。将一件事情持续地做下去,就可以在快节奏的时代找到立足之地。未来工作的需求不断变化,故而工作和人的匹配可以发生快速的变化,但是人的技能本身可以长期不变,一个人同样的技能可以服务多个雇主。
近期,World Coin 在使用 Orb 扫描发展中国家人们的虹膜时,也迎来了雨点似的批判。批评的声音主要是质疑,这样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是否能够得到安全的保障。这种乌托邦式的共产主义,让发展中国家的人群在被 AI 取代的时代有一个最低保障,是否过于天真?
事实上,共产主义要变成现实,还是需要劳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可能满足更大多数人的愿望。但是在人性层面,一定会有各种剥夺发生,这不纯粹是生产力能解决的问题。人们的批判和质疑是有道理的,人们不劳而获,也意味着某些权利的丧失,最后可能沦落到被投喂的地步。期待救世主为你考虑,是不理智的,我们建议还是靠自己。
短期内,人类还不能达到神一样,受到机器的供养,机器也还没实现人一样的智能,仍然需要人的指引和辅助,故而劳动依然是主旋律。只有劳动,人们才能获得足够支撑生活的资源,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因此,我们有信心认为,零工经济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因为工作不可被替代,只是变得越来越零碎了。
我们有理由认为 Quest 的尽头是 Gig,可以说 Quest 是 Gig 经济在 Crypto 领域的典型代表,Quest 的一切都建立在匹配项目和用户的工作需求上,而这一形态远未做到极致。现在每天有数十万的用户,登录到 Quest 平台,只为看看有什么吸引人的任务可以参与。Quest 的终极形态是什么?或者说它的尽头是什么?我认为 Quest 的终极形态是雇佣关系的匹配平台,一个能够容纳上百人在上面付出时间工作的地方。
实际上 Quest 代表的是一种新的工作形态,是一种去中心化松散的雇佣关系,一个人可以面向各种各样的工作类型,而一个项目也面向成千上万用户(同时也是雇员)。我们觉得比起 Worldcoin,让人们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更靠谱的方式是工作。故而 Quest 平台应该解决这个问题,让更多人拥有工作,并获得收益。
当前的 Quest 有几个问题:
第一,陷入了一种低动力模式。
之前大量派发的 NFT 和 SBT 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吸引用户的,还得是 USDT、USDC 这样的现金奖励。
第二,激励机制欠缺正向反馈,用户没有稳定的回报。
用户付出了大量时间参与各种 Quest,却不知道有没有回报。目前,各种项目的空投规则往往在用户做完交互之后公布,用户担心会被反撸,大家依靠的是 YY 的力量去做任务。付出和回报是对等的或者高于付出,那么用户将非常开心,付出和回报不对等,项目迎来的是”韭菜的愤怒“,共识有可能会坍塌,以此来达成微妙平衡。
第三,仅支持一些简单的任务,而不支持一些更加灵活、复杂的任务形态。
这使得工作内容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只是 Follow Twitter 和 Retweet 并不能满足项目方日益升级的需求,将用户转化至链上,甚至是支持一些复杂工作是他们想要的。项目方的奖励缺乏吸引力也和任务简单有关,不能完成复杂任务,就不值得花更多的钱。
第四,缺乏便捷的沟通机制。
项目方对工作是有质量要求的,用户有时候可能还得经过简单培训才能完成一个工作,目前沟通工作都导入到项目社群,而实际上里面的信息比较混杂,干扰较大,平台、项目、用户很难在一个平台快速沟通。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可以做出一些切实的改变,实现向更大规模的零工经济的转化。
首先,将用户的转化延伸到 Web3 的目的地——链上,SoQuest BQL 概念的提出,可以帮助降低用户进入链上完成任务的门槛,可以灵活定义各种类型的链上任务,而用户一键运行即可完成转化。其次,调整当前的激励模式,从 Lucky Draw 模式转变为 Gig 模式,鼓励更加均匀的分配,只要完成了任务,就能够拿到预期的奖励,并不断强化这一感受。随着任务类型的丰富,奖励也将变得丰厚,写一篇文章的报酬,必将远高于转发推文。
Crypto 领域,最吸引人的是财富效应,每当又有一波人暴富的时候,市场就热闹起来。然而,我们不要忘了,工作带来的是一种稳定持久的财富效应。Quest 向 Gig 零工经济转化的优势在于,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聚集庞大的用户,持续不断地匹配雇主和员工的需求,从而实现多方共赢。当数以百万的用户在 Quest 平台以 Gig 为生,这将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赛道。
零工经济(Gig economy)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领域,它代表着未来数百万、千万人的工作方式。它对于企业和员工是双赢的一种机制,一切按需而定,然而其挑战在于如何组织用户,转化到实际的生产工作中。零工经济,可以让我们回归 Work to Earn,这种 Work 是一种自由的,平衡的的工作,而 Quest 平台应当拥抱零工(Gig)经济的方向发展,不断提供各色各样的工作以及稳定的收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