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金融实践,已经走出那么远
2024-01-09 11:05
01区块链
2024-01-09 11:05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从内涵、实践和风险维度探讨元宇宙金融。


撰文:谢晓佳,刘睿,潘政麟

来源:零壹智库


2022 年 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培育一批进军元宇宙、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2023 年 5 月 5 日,北京市东城区元宇宙产业联盟成立。2023 年 6 月 13 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印发《上海市「元宇宙」关键技术攻关行动方案(2023—2025 年)》(沪科〔2023〕157 号)。元宇宙正被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陆续关注。

 

在元宇宙正变得炙手可热的同时,元宇宙金融悄然兴起,正在受到诸多机构的热烈追捧。本文从内涵、实践和风险维度,对元宇宙金融略作探讨,力求为大家深入了解元宇宙金融提供参考。


内涵


元宇宙金融与元宇宙相伴而生。本文基于元宇宙的内涵明确元宇宙金融的内涵。


元宇宙(Metaverse)是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由现实世界映射或超越现实世界,可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元宇宙一词最早来源于 1992 年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金山的科幻小说《雪崩》,在书中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始终在线的虚拟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元宇宙逐渐进入实践探索阶段。2021 年 3 月 10 日,美国公司 Roblox 首次将元宇宙写进其招股书。同年,Facebook 宣布更名为 Meta。随后,微软、谷歌、NVIDIA 等美国企业先后宣布布局元宇宙。


元宇宙金融是元宇宙中的金融体系,试图以去中心化思想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如区块链)为基石,以支付为起点,逐渐发展到借贷、交易等各细分金融活动领域,进而向资产确权、社会组织等维度拓展,为去中心化框架下的元宇宙经济活动提供支持(李亚达等,2022)。随着实践的不断探索,元宇宙金融的内涵仍在不断扩大。业界亦将横跨元宇宙和现实世界的金融活动纳入元宇宙金融的内涵之中。


2021 年开始,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百信银行等中国的商业银行开始进军「元宇宙」,发行了数字藏品并推出虚拟数字人。


三类实践


当前业界探索的元宇宙金融,大体可分为三大类,每一类都有其代表性的实践运用(图 1)。下面,本文对这几类元宇宙金融略作介绍。


图 1 :元宇宙金融分类

 

(一)原生类元宇宙金融


原生类元宇宙金融是指基于元宇宙经济体系产生的金融活动。其重要特征是利用代币或虚拟平台进行交易。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虚拟空间构建的金融生态体系,其代表是 Roblox 经济体系。另一类是基于区块链非同质化代币衍生的金融体系,其代表是 NFT 市场。


1. 基于 Roblox 经济体系的元宇宙金融


Roblox 成立于 2004 年,是全球最大的游戏 UGC(用户生成内容)平台及互动社区,Roblox 的服务包括客户端、创作平台及云架构三大组件。基于 Roblox 的服务衍生出了 Roblox 经济体系。


Roblox 经济体系由玩家、开发者、Roblox 平台三方组成。其中,玩家与开发者并无明显界限,用户可以既是玩家,玩别人开发的游戏;也可以是创作者,在社区中开发自己的游戏给别人玩。Roblox 平台不从事制作游戏业务,仅提供工具和平台供开发者自由地创作沉浸式 3D 游戏。对于玩家和开发者而言,Roblox 既是游戏平台也是创作平台;对于 Roblox 公司而言,其客户既是玩家也是内容开发者。


各方之间的交易依托以加密货币 Robux 为基础的经济体系,这也是 Roblox 商业模式的核心。玩家和开发者用加密货币与 Roblox 平台或第三方进行交易。玩家通过兑换 Robux 来订阅 Roblox 会员、购买游戏、游戏内购、在 Avatar 购买人物形象等。开发者通过游戏出售、游戏用户时长积累和游戏内虚拟道具售卖等获得加密货币 Robux,达到一定收入门槛后可兑换为现实货币。Roblox 平台在各个交易环节抽成,并用加密货币 Robux 标价售卖广告位、提供开发工具等向开发者出售。


2013 年 Roblox 彻底开放平台,并发布开发者交换计划,允许开发者将他们从游戏中赚取的 Robux 兑换成现实货币。同时,Roblox 平台还给予创作者权限,可以自己定价、设计商业模式,还可以自己投放广告和商业合作,甚至可以自己组建工作室。


元宇宙金融主要在平台交易、内容开发等环节发挥作用,Roblox 公司的客户间、Roblox 公司的客户与平台间的交易均属于元宇宙金融范畴。Roblox 平台提供给开发者长期稳定的收益渠道,借此保证游戏内容的不断更新。从 Roblox 经济体系模型来看,只要有着不间断的游戏内容,良性循环就容易搭建,平台也能持续从中获益。


图 2 :Roblox 经济各方利益关系,来源:01 元宇宙根据 Roblox 财报整理


2.基于 NFT 经济体系的元宇宙金融


NFT,英文全称为 Non-Fungible Token,中文通常译为非同质化通证(货币)。NFT 是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数据单元,其将实体物品或者数字文件上链并铸造成代币。依托区块链可溯源和不可篡改的特性,其能够为底层资产提供有效验证。


与 Roblox 经济体系类似,NFT 经济体系中也存在着大量经济交易活动,但是交易内容有所不同。NTF 市场主要以各类 NFT 代币作为流通媒介。目前,元宇宙新经济中普遍流行的交易方式是遵从 NFT 规则。


2021 年是 NFT 疯狂增长的一年,大量资金涌入 NFT 发行平台,参与者包括各类艺术家、NBA、奢侈品公司、科技巨头、VISA。各大巨头入局的同时,NFT 也开始「向下兼容」,参与发行和交易的门槛逐渐降低。其中,最典型的是 OpenSea,一个支持普通用户创作数字艺术品的平台。目前,OpenSea 已一跃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 NFT 发行和交易市场。


NFT 市场存在交易流动性差、使用价值低、市场估值不准确等问题,而 DeFi(去中心化金融—元宇宙金融的核心)可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DeFi+NFT」应运而生。「DeFi+NFT」模式主要是通过质押或抵押 NFT 以实现借贷,或者将 NFT 碎片化为易于流通的 ERC-20 代币。这些措施使 NFT 更具金融属性,进而提高 NFT 的流动性。「DeFi+NFT」日渐发展成为基于 NFT 经济体系的元宇宙金融。


(二)嫁接型元宇宙金融


嫁接型应用是指现实生活中的服务或产品与元宇宙相嫁接而伴生的金融活动。目前体系比较成熟的是数字藏品与数字人应用。


1.数字藏品


数字藏品是 NFT 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由数字艺术品与 NFT 构成,其中数字艺术品是数字藏品的价值基础,NFT 则为数字藏品提供资产性、流动性等应用。


具体而言,通过拍照、扫描、3D 建模等手段,人们将实物资产的关键描述信息数字化并存储于 NFT 的区块链(刘飞虎和马其家,2023)1,然后在 NFT 中进行流转。与国外 NFT 相比,数字藏品更加强调收藏功能,金融属性较弱,不能用于二级市场交易,只能使用人民币购买。因此,我国的数字藏品是凭证而非通证。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国内数字藏品发展与规范建设研究报告》指出,数字藏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


数字藏品能够有效帮助创作者获利,丰富扩展了资产的表现形式,也扩大了元宇宙中的资产规模与表现形式。随着元宇宙金融的发展,未来数字藏品的金融属性有望进一步释放,可以用于抵押、融资等。


目前国内数字藏品市场发展地如火如荼。01 区块链、ForeChain 搜集了自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来自 57 家数字藏品平台发行的约 42773 款数字藏品。从 2022 年全年情况来看,藏品发行数量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发行数字藏品达 4692.84 万件数字藏品,发行总额达 16.29 亿元人民币。从单月看,藏品发行数量在 12 月份达到最大,共发行 656.94 万件数字藏品;而发行总额上则是在 10 月份最高,达 31193.17 万元。


图 3 :2022 年各月份数字藏品发行数量、总额,来源:01 元宇宙、ForeChain


据不完全统计,2021-2022 年内国内至少有 10 家银行入局数字藏品,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西安银行等。


表 1 :部分银行推出的数字藏品,来源:01 元宇宙根据公开资料进行整理


2.数字人嫁接应用


数字人是指在计算上模拟出一个类似真人的虚拟人形象。根据《2020 年虚拟数字人发展白皮书》,虚拟数字人具备三大特征:一是拥有人的外观及性格特征;二是拥有通过语言、标签后肢体动作表达的能力;三是拥有识别外界环境、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虚拟数字人是元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金融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元宇宙组件」。


按照应用场景,虚拟数字人大致能够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份型虚拟数字人,如虚拟化身和虚拟偶像,这类数字人拥有独立身份,被赋予具有个性的人格特征;另一类是服务型虚拟数字人,主要替代现实中的真人进行生产和服务活动。


人们可以化身数字人进入元宇宙提供给我们的虚拟世界当中,并进行社交、工作以及参与商业活动等。据艾媒数据,2020 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市场规模为 34.6 亿元,带动的市场规模为 645.6 亿元。


数字人诞生后,诸多行业逐渐推出各各具特色的数字人。金融数字人的浪潮由浦发银行开启。2019 年 11 月,浦发银行推出「小浦」在网点轮岗服务客户。而后百信银行、宁波银行上海分行、平安银行等纷纷推出金融数字人。


金融领域的数字人偏重于功能型,目前主要从事一些简单重复性的服务,如风险提示、催收等;部分金融机构的数字人还会提供投资顾问、保险代理、经纪等服务,帮助金融机构获取客户以及销售金融产品。


表 2:部分银行推出的数字人,来源:01 元宇宙根据公开资料进行整理


(三)融合型元宇宙金融


融合型元宇宙金融实践应用是指元宇宙金融充当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联系的纽带,实现两个世界资产、交易等的自由切换,主要代表是场景金融与支付、虚拟银行2.0。


1.场景金融与支付


麦肯锡研究报告《元宇宙中的价值创造–虚拟世界的真生意》披露,消费者在三个场景愿意使用元宇宙产品:购物、参加虚拟社交活动或玩社交游戏、使用 VR 设备进行锻炼。这些场景均需要支付,基于这些场景的支付活动等金融活动可理解为元宇宙支付与场景金融。


总体而言,元宇宙在技术应用上的突破为支付和场景金融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与市场需求,将场景金融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连接并实现自由切换,为虚拟场景中的客户提供现实场景下的金融服务,可全面提升客户场景体验的质量。立足于用户的消费习惯与偏好,可开发针对性强、个性化突出的金融产品。因此,元宇宙还为场景金融开发个性化金融产品与支付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环境。


在场景金融和支付方面,Visa 和 Mastercard 已有布局。Visa 于 2022 年 10 月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了关于数字钱包、NFT 和元宇宙的两项商标申请,同时表示正持续测试在以太坊上的 USDC 结算和支付。


Mastercard 在 2023 年 1 月与币安达成合作,将在巴西推出预付加密货币卡,允许所有持有有效国民身分证的巴西新用户和现有币安用户,使用比特币、币安币(BNB)等加密货币购买物品和支付帐单。


受政策限制,国内机构在元宇宙支付方面尚未提前布局,但在 VR 场景支付方面做了一些探索。2016 年,支付宝推出 VR Pay,用户可以在移动 VR 平台或 VR APP 中购买商品。同年,小米 VR 平台正式上线。国内商业银行也在使用 VR 技术来改善服务质量。2016 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华夏银行等都开设提供 VR 设备为客户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总体而言,元宇宙中的支付比较复杂,我国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正在积极探索创新之中。学界通常用专利数量表征创新活动。本文从智慧芽采集了元宇宙支付专利是申请和授权数量。


结果显示, 2013 年以来,有关元宇宙支付的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呈逐年迅速上升趋势。这些专利旨在探索元宇宙中的支付创新。以 2021 年 12 月被公开的小米申请的「虚拟现实环境下的移动支付方法及装置」专利授权为例,该专利能够支持用户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完成支付。另外,2022 年 12 月,中国专利部门公开了中国银行申请的「元宇宙环境下的移动支付方法及装置」专利。该专利旨在保障元宇宙环境下的移动支付安全。


图 4 :2013-2022 年全国元宇宙支付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来源:智慧芽、01 元宇宙


2.虚拟银行 2.0


香港金融管理局于 2000 年推出了《虚拟银行的认可》,将虚拟银行界定为透过互联网或其他形式的电子渠道而非实体分行提供零售银行服务的银行。


虚拟银行可以被归结为三类:一是由传统金融机构开设的直销型虚拟银行;二是背靠科技巨头生态和流量优势的互联网型虚拟银行;三是仍在摸索中的创业型虚拟银行。基于元宇宙中的虚拟经济系统建立的虚拟银行,是虚拟银行的最新发展——虚拟银行 2.0。


传统虚拟银行的经营业务主要集中于零售方面,而虚拟银行 2.0 不仅在虚拟世界中提供与现实银行相似的全方位金融服务,还可以打破时空束缚,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个性化金融服务。


此外。虚拟银行 2.0 是元宇宙与现实世界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可以通过场景嵌入、数据驱动、智能联动等与线下母行实现微秒级加密传输,实现跨次元即时认证。


2021 年 6 月,韩国国国民银行在元宇宙平台创建了虚拟城镇,并上线金融商务中心,用户可以以数字身份咨询银行业务。同年 11 月,韩国国民银行与 VR 内容开发商 Sharebox 合作构建虚拟分行,该虚拟银行由入口、贵宾休息室和大厅组成,大厅支持客户访问个性化的财务信息,或者进行简单的财务交易;贵宾休息室则可以让客户通过咨询,体验投资倾向分析和投资组合设计。


在国内,百度打造了沉浸式虚拟空间——希壤。2021 年 12 月,工商银行河北雄安分行宣布入驻希壤,在希壤里打造虚拟分行。该虚拟分行能够为客户提供沉浸式体验、智能化服务、开展数字化营销以及推出定制化产品。据银行科技研究社不完全统计,目前打造了自己的元宇宙银行 / 虚拟营业厅的国内银行包括了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南京银行。


表 3 :部分元宇宙虚拟分行,来源:银行科技研究社,01 元宇宙


三个风险


从三大实践看,元宇宙金融确实给消费者带来的便利,提升了消费者体验,增加了消费者福利。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为推动元宇宙金融持续健康发展,我们不得不关注其风险。在此,本文对元宇宙金融的风险略作分析。


(一)数据安全风险


数据安全风险是指用户在元宇宙金融体系进行交易或使用相关服务时,由于相关法律、技术等原因,敏感数据可能被泄露。


数据被泄露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平台或机构为牟利将用户数据卖给第三方,二是平台受黑客攻击导致数据泄露。元宇宙作一个为能够带给用户沉浸式体验的平行空间,用户在其中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数据记录,一些敏感信息如指纹、人脸、虹膜等生物识别信息,一旦泄露后果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不仅用户可能遭受心理迫害或财产损失,元宇宙金融系统也会面临着失信于人的风险,导致信用缺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保障用户的信息与数据安全成为重中之重。


为防止这类风险,元宇宙中的平台或机构有必要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融入管理制度中,并在业务开展时如实践行。监管部门可能需要加快元宇宙金融的行业监管,完善新形态下的技术监测手段,保证元宇宙世界的安全健康运行,保障用户在虚拟世界的身心安全以及隐私安全。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可严格把控元宇宙中的内容审核,遏制有害违法信息的传播与扩散。


(二)泡沫风险


泡沫风险主要指元宇宙中虚拟商品在连续交易的过程中价格急剧膨胀,远远超过了其实际代表的价值,当虚拟商品的价格上升至某个「阈值」时,其价格极有可能会发生暴跌,造成元宇宙金融系统的震荡。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元宇宙中各类虚拟商品的交易价格并未遵循价格规律,在平台的哄抬以及购买者的预期过于乐观情况下,平台虚拟商品的市场价格往往偏离了其所底层价值,在投资者的「追涨杀跌」下,平台虚拟商品的价格浮动进一步增大,泡沫风险便由此产生。


当前,在元宇宙中以虚拟货币为交易媒介的虚拟经济活动,相关投资风险完全由投资者个人承担。没有收益保证,平台虚拟商品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的预期。当投资者看好平台虚拟商品未来走势时,便会高价买入,推动价格进一步上升;然而,当预期变差,没有其他投资者愿意为平台虚拟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时,平台虚拟商品的价格可能迅速下跌,泡沫可能随时破裂。


元宇宙并非一个完全与现实脱离的虚拟世界,而是通过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建立了一个与现实高度相似的虚拟世界,用户在这个世界中的行为影响会外溢到现实世界,现实中的商品都有着与其具备相同属性的虚拟商品,因此虚拟商品同样遵循价格规律,其价格应该对标现实商品的价格。平台可按照此逻辑合理控制元宇宙物价以防出现泡沫危机。


(三)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元宇宙金融相关行为不符合不完全符合法律规定,从而可能使相关人员遭受损失的现象。合规风险主要在于元宇宙金融的部分行为与现行法律规定不兼容或不完全兼任。例如,元宇宙金融体系中,交易者身份与资金的合法性难以得到验证,加密资产是否存在代码漏洞难以保证。此外,元宇宙金融体系中还可能存在高杠杆、抵押品不足、无反洗钱机制、无用户身份识别、交易匿名与市场操纵等现象。这可能助长洗钱、恐怖融资及网络敲诈等犯罪。


针对各类合规风险,有关部门可能需要加大有效监管力度,明确元宇宙金融技术底层—区块链的「权力架构」,确定可监管的重要对象,尤其是各类加密资产交易所。在去中心化交易未建立规范的约束与监管体制前,可鼓励受监督的中心化交易吸引大部分投资,降低合规风险。此外,参与交易的个体或机构,有必要提高自身风险识别与防范意识,尽量避免合规风险发生。


展望


综上,元宇宙金融正在快速发展,已衍生出了三大类六小类具体模式。同时,元宇宙金融也存在着不少风险。我们要肯定各类元宇宙金融的积极意义,同时需正视发展初期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并寻求规避方法。


未来,随着元宇宙中机构与用户的不断入驻,虚拟世界的经济体系将会变得愈发复杂,在不同元宇宙间或元宇宙与现实世界间的经济活动将日渐频繁。这将为元宇宙金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元宇宙金融也可能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第一,诸多支付机构抢滩元宇宙支付。经过多年发展与激烈竞争后,我国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已减少至 201 家。诸多支付机构被淘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微信和支付宝抢占主要的线下和线上的支付场景。元宇宙为支付机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支付场景,且诸多支付机构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为生存与发展,诸多支付机构可能抢滩元宇宙支付,争夺新的支付场景。


第二,传统金融机构将深度介入元宇宙金融。与支付机构相比,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具有牌照优势:一方面牌照无需定期续展,另一方面可开展的金融业务较多。在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持续推动元宇宙发展的情况下,元宇宙经济体系中的金融需求将日渐增加。传统金融机构可能凭借其牌照优势,深度介入元宇宙金融,开发出更加丰富的元宇宙金融产品。


第三,元宇宙金融可能全面纳入监管沙盒管控。对于新生事物,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始终保持着「适度包容」的监管态度。不管是最早的支付宝还是后续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部门均秉承这一监管态度。但因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原因,互联网金融最终被迫整治。监管沙盒可提高监管信息对称性,能较好地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在金融监管部门逐步推动监管沙盒的背景下,元宇宙金融可能被全面纳入监管沙盒进行风险管控,力求促进元宇宙金融创新的同时,管控元宇宙金融风险。


参考资料

 

1.刘嘉铮《元宇宙货币系统的风险分析与法律对策》

 

2.边鹏,伍春昀《我国元宇宙产业政策的金融抑制与缓解》

 

3.张祎宁,邓建鹏《元宇宙金融的风险与监管应对》

 

4.龚涛.《去中心化元宇宙的法治困境与出路》

 

5.邱峰.《聚焦虚拟银行:探索实践及启示与建议》

 

6.赵志宏:《元宇宙银行(Meta Bank)——虚拟银行 2.0》

 

7.韩永辉,刘洋.《元宇宙经济的层次架构、运转规律与治理方向》

 

8.01 元宇宙《元宇宙 + 金融:典型案例和发展路径》

 

9.01 元宇宙《元宇宙场景应用探索报告 2022》

 

10.银行科技研究社《银行探索元宇宙主要集中于三个方向,未来道阻且长》

 

11.01 元宇宙《元宇宙应用场景探索报告 2022》

 

12.ForeChain《元宇宙第一股 Roblox 的历程、模式与未来》

 

13.零壹财经《国内 2000+ 家数字藏品平台大全》

 

14.证券时报《平台乱象多 定价看心情?警惕数字藏品交易风险》

 

15.新浪财经《数字藏品「破圈」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提速》

 

16.金融时报《在有效监管下发展银行元宇宙业务的研究与探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01区块链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