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介元最终性:超模块化区块链 KIRA Network 的终局
KIRAfans
2024-01-15 22:27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本文通过以 Web2 中找到的类似概念定义「模块化」的实际含义,以及它与现代 Web3 去中心化网络和应用程序设计的关系,探索超模块化(Hypermodularity)的概念。本文还介绍了基础层的发展并引入元最终性(Metafinality)概念,这将是使单体世界和模块化世界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实现互操作的基石。



TLDR

  • 跨生态系统 Rollups 应用程序的互操作性需要对外部模块化链和底层网络的最终性进行强有力的假设
  • 经典「区块链互联网」中的轻客户端不足以实现互操作性,因为在物理网络空间中分离的同一区块链客户端应用程序的不同版本可能会观察到同一网络或应用程序的完全不同的区块序列或状态
  • 解决外部生态系统中的分叉和状态转换不一致性是一个非确定性和非逻辑性的过程,它不遵循任何可在经典确定性代码逻辑中表达的东西,这使得现有的桥接和互操作性解决方案依赖于轻型客户端,这在模块链中是不安全的
  • 与在数百个不同的模块链上达成共识相比,元最终性(Metafinality)使任何应用程序只需观察一个网络 - KIRA,即可对任何其他外部网络或应用程序的共识做出有力的假设


背景知识

「模块化网络」(类似于 Web2 中的微服务)是隔离和自包含现代去中心化堆栈的独立组件的最可持续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Web3 时代的微服务组合在一起可能会解锁去中心化网络强调的「大规模采用」。因为传统的 Web2 应用程序会使用多个基于订阅的 API 服务,无论是计算、支付处理、邮件、分析还是其他服务。而这些传统服务完全可以被基于 Web3 的模块化服务所取代。


以太坊智能合约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可组合应用程序之一,尽管其成本较高且处理能力有限,但仍被持续使用。智能合约的成功源于简单统一的编程语言、易于部署和组合能力,即重用彼此的功能和互操作。


Cosmos 和 Polkadot 等区块链互联网将可组合性的概念更进一步,并提出了特定应用链 / 平行链的统一通信系统 - IBX/XCMP。尽管这个绝妙的想法使去中心化应用程序能够获得更多的算力,但由于其依赖性、不断增长的复杂性以及更高的部署时间和成本(开发这些复杂的网络以及组织和激励网络运营商需要数百万资金和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最初的解决方案没有达到预期。


模块化链似乎是解决部署时间和成本难题的答案,roll-ups 和 roll-downs 有望成为最终解决方案。一旦解决这个难题的最后一个缺失部分——跨生态系统的可组合性和桥接,Web3 将迎来新的采用范式。归根结底,我们所有的模块化网络都需要结算和发行层,无论是以太坊、Polkadot 中继链还是 KIRA。原因是信任在去中心化网络中通常与价值、「风险资金」或其他攻击成本相关。共享安全和 ZK 等解决方案可以用于确保计算可以通过加密方式验证,或与被锁定的资产相关的计算是可信的。然而,资产的问题在于,最有价值的资产通常来自外部网络和系统。


元最终性

为了实现超模块化,或者换言之「功能模块化」,我们不仅必须能够可靠地在与协议不兼容的外部生态系统之间桥接资产,还必须能够可靠地解释这些其他网络和系统的状态。假设应用程序链 A 位于网络 X 上,而应用程序链 B 位于网络 Y 上,其中 X 和 Y 是不同的生态系统,那么它们如何组合和使用彼此的数据?在「区块链互联网」生态系统中,答案很简单——你必须运行一个轻客户端,否则两个应用链必须相互「观察」并找出一个通用的通信协议。然而,考虑到数以百计甚至百万计的应用链都对不同类型的数据交换感兴趣,这并不能在链上进行扩展。最初的 Cosmos hub-spoke 架构或 Polkadot 平行链模型是为数百而非数百万个通信应用程序设计的,尤其是没有区块链的应用程序。支持数以百计的轻客户端会产生难以想象的维护成本,这使得本应「永存」的应用链充其量只是异想天开或「快消应用」。与以太坊智能合约、比特币脚本或铭文相比,100 年后典型的应用程序链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答案是越简单的东西就越有可能持续存在,而类似应用链的东西长期存在的可能性接近于零。

那么,什么才是解决互操作性和桥接问题的最简单方法,从而激发与我们传统的「永久应用」相媲美的信心呢?我们认为答案就是元最终性。


元最终性的核心是关于技术的一切都是「异想天开」,这意味着应用程序的状态并不遵循逻辑或协议,而是人类在升级这些协议时达成的独立共识。例如,像以太坊这样的网络取决于创始人的突发奇想,甚至不是社区来决定哪个分叉是真正的以太坊,哪个是它的「经典」版本。即使比特币也在发生变化,也需要不断抵御过去的 BCash 等攻击。无论网络如何改变,唯一不变的是一个永远增长的「区块哈希值链」。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我们的应用程序所经历的状态转换的链接列表。在元最终性中,只要我们能确定一长串哈希值中哪一个是真实的,哪一个是临时的分叉,哪一个是会回滚到之前状态的「异想天开链」,我们将这一概念作为「真理」的最终来源。


链上「真理」的主要问题在于相对性概念——区块链或应用程序的状态对于一个完整的节点或「观察者」来说可能完全不同。这可能是由于网络延迟、分叉、软件实现问题或任何其他因素的组合造成的。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以太坊的情景下依赖像 Infura 这样的第三方来告诉我们「真理」,情况会变得更加严峻,因为我们正在引入另一个故障点——一个中心化的数据中心管理员,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模拟 RPC 响应,从而提供任何虚假信息。


有的人会认为即使 RPC 提供的数据是假的有关系吗?区块链最终不是会解决分叉问题吗?确实如此,但正如我们所指出的,对于桥接或应用程序来说,一旦发现问题时可能已为时已晚。尤其当分叉选择规则甚至不是基于链上的逻辑,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等一下,这是否意味着当今所有大型生态系统之间的所有桥都不像看起来那么安全?简而言之,是的。不过别担心,元最终性正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


为了处理「异想天开」的软件,我们需要一个「异想天开的解析器」。MF 的处理方法是,首先对给定块高度的不一致区块头进行检测。简而言之,如果我们知道发生了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我们就可以立即采取行动。因此,第一步是允许任何人运行任何类型或特定区块链客户端的实现,并在链上提交他们的观察结果。这里的「任何」一词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必须假设同一区块链客户端应用程序的不同版本,甚至物理网络空间中分离的同一版本的应用程序可能会观察到完全不同的区块哈希值链,无论这是否是由于计划中的攻击、网络延迟或任何其他意外原因造成的。自然地,对于给定的区块都将以冲突或不冲突的状态结束。如果冲突没有发生,我们就继续下一个区块的检测并奖励其中一个提交者,如果冲突发生,我们需要解决问题。为了确保冲突不会因试图扰乱进程的人的一时兴起而发生,因此在这一步需要可以被罚没的保证金。有了保证金,我们就可以继续提出一个简单的治理提案,为特定的冲突区块高度定义正确的区块哈希值,并为提交冲突信息的行为定义惩罚措施。在这里需要达成人类共识,从而确定奖惩制度。


听起来很简单是吗?是的,但有了人类的参与协议就会变得缓慢。这意味着桥接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当然,这也是问题的美妙之处,我们总要有所权衡。好消息是,为了加速我们的算法,我们可以利用开放、自由的经济和投机的力量。为什么不能允许任何人以任意的速度桥接,而由第三方承担风险,并收取与桥接速度成正比的巨额费用呢?这就是元最终性的点睛之笔——一种实用的、能够容忍「异想天开」的跨生态系统价值和数据通信协议,它基于人类辅助解决不遵循确定性逻辑的外部生态系统分叉问题,而现有的桥接和通信协议都无法以实用和直观易懂的方式处理这种问题。


结论

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真正的桥接和 Rollups 应用互通解决方案(如元最终性)能够大规模启用,我们将不懈努力,使 KIRA 链实现这一目标。去中心化是一个困难的主题,但不应该是一个令人费解的主题,也不应该伪装在花哨的数学方程下,掩盖只有少数中心化证明者和验证者的现实。我们希望解决方案像让验证器集运行另一个链的相同版本的轻客户端或简单地插入现有的支持 IBC 的模块一样简单明了。事实是,必须有人尝试有争议的实现方法,并实践出一种直观的解决方案。


元最终性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简单的桥接,最重要的是,它们使应用程序能够通过简单地观察和建立对单个区块链(KIRA)状态的共识,来观察任何生态系统中数百万个其他应用程序并与之通信。我们的目标是推动一个单体架构和模块化架构相结合的世界,使超性能应用程序能够首次与 Web2 竞争。加入我们的社区(https://tg.kira.network)并关注 X(https://twitter.com/KIRA_official),成为超模块化运动的一分子。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KIRAfans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