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优质资产做抓手,Mantle 正在试水一条迥异于传统思路的 L2 碎片化解决方案。
撰文:Frank
你最多用过多少条 L2?5 条,10 条,还是 20 条或更多?
事实上,相比总量而言,绝大部分 Web3 玩家可能都只探索了 L2 全景图的一小部分,据 L2BEAT 不完全统计,如今以太坊 L2 足足有 71 条之多,已然成为最拥挤的赛道之一。
只是细究的话,71 条 L2 在应用属性上的定位却高度同质化,最大「差异性」似乎还停留在技术层面的 OP、ZK 之争,这也导致 L2 虽然解决了以太坊扩容的老问题,但越来越多的 L2,却带来了流动性和收益机会日益破碎割裂的新困局。
尤其是随着模块化叙事下发链成本的进一步走低,新 L2 的数量急剧膨胀,用户和流动性也愈加分散,虽然不少新老玩家提出了 L2 跨链、全链 L2 再到链抽象等解决方案,但大都是从底层互操作性入手寻求突破。
在此背景下,Mantle 倒是另辟蹊径地聚焦于资产这个抓手,提出了发行优质资产来作为链接各 L2 的「通用资产」的解决方案,而率先推出的 mETH 去年底以来表现也颇为亮眼,有望成为解决当前流动性碎片化困境的全新破局思路:
通过将全网以太坊资产转化为生息资产,并引入更广泛的链上使用场景,使 Mantle 成为连接其它 L1/L2 应用生态的智能路由与统一流动性基础设施,最终构建一个 L2 与 LSD 双向赋能的超级飞轮。
有意思的是,尽管 LSD 赛道一直由 Lido Finance 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第二名至第五名的格局变化要频繁快且悄无声息地多,导致大家的认知往往滞后于实际情况——近一年来,无论是 rETH 超越 cbETH 跃居第二,还是 wBETH 反超 frxETH 升至第三,都堪称 LSD 赛道的大洗牌。
而其中的新秀,就是 2023 年 12 月 4 日 Mantle 推出的以太坊流动性质押协议 Mantle LSP(mETH),自推出以来 mETH 的规模就一路狂飙突进,迅速超过 sETH2 和 cbETH,俨然成为 LSD 赛道「房间里的大象」:
DefiLlama 数据显示,在短短 8 个多月时间里,mETH 的 TVL 从 0 快速增长到超 49 万枚 ETH,价值逾 13 亿美元。
这也使其成为仅次于 Lido Finance(stETH)、Rocket Pool(rETH)、币安 wBETH 的第四大以太坊 LSD 产品,几乎是 Coinbase 流动性质押产品 cbETH(约 20 万枚)的 2.5 倍。
截止发文时,Mantle LSP 所确立的上限为 300 万 mETH,尚有约 250 万枚的增长空间,倘若未来能触及这一硬顶,则有望超越 rETH,成为第二大 LSD 协议。
那相比于其他 LSD 协议, mETH 为什么能实现如此快速的增长?
客观上讲,早期 mETH 高达 7.2% 的双倍市场收益率与 Mantle 的金库储备,无疑起到了关键的「冷启动」刺激作用,但深入研究的话,会发现这仅仅只是一个引子,更关键的是后续 Mantle 充分发挥了「首个推出原生 LSD 协议的 L2」的定位优势。
具体而言,Mantle 为 mETH 构建了一系列围绕自身 L2 的链上应用场景,特别是通过集成 Mantle 内部的各个 DeFi 协议,使得 mETH 深度融入了 Mantle 的流动性市场和利率市场,在交易、借贷等一系列 DeFi 协议上逐步搭建可组合生态,最终将核心场景均收束到对 mETH 的需求上来。
因此对于其他 LSD 协议而言,要复刻 mETH 的成功并非易事,毕竟这种「LSD+L2」的降维打击,需要在技术研发和生态建设上投入大量资源,才能构建起与 mETH 相媲美的完善生态系统。
在流动性质押板块站稳脚跟后,Mantle LSP 近日刚刚更名为「mETH 协议」(下同),也意味着它将不仅局限于狭义的流动性质押服务,而是计划进一步拓展至再质押模块(cmETH),以及构建围绕整个 mETH 协议的治理代币体系(COOK)。
值得注意的是,7 月 1 日开始,mETH 协议上线了首季 Methamorphosis 及其专属推荐计划,旨在为 cmETH 和 COOK 的推出做预热准备,其中该活动计划持续 100 天,一口气涵盖了 23 个合作伙伴 DApp:
包括 Arweave、Berachain 等头部 L1/L2 网络和 EigenLayer、Symbiotic 等再质押龙头玩家均与 mETH 达成合作意向,且这个朋友圈清单还在不断膨胀,旨在给持有者带来积分、空投等多种形式的潜在收益可能。
参与该活动的 mETH 持有者将开始每日累积 Powder 奖励,用于未来转换为 mETH 协议的治理代币 COOK,并可以选择在即将发布的流动性再质押代币 cmETH 上线后升级到该代币。
简言之,mETH 是流动性质押代币,而 cmETH 则是基于 mETH 的流动性再质押代币,目前通过参与活动获得的 Powder 奖励,在活动结束后也可正式兑换为 mETH 协议未来的治理代币 COOK。
那从收益角度分析的话,mETH 持有者通过参与该活动进行再质押,其实能享受最多高达「五重」的收益:ETH 质押收益、EigenLayer 等再质押收益(包含 AVS 收入等)、多个再质押协议的激励(如 EigenLayer 积分等)、Mantle 上其它 DeFi 场景深度耦合的 Farm 收益、COOK 排放收益。
此外,从去中心化的治理实践层面来看,2023 年 6 月 14 日,Mantle 治理论坛才发布 Mantle LSD(Mantle LSP 即 mETH 协议前身)的首次讨论,随后历经策略提案投票、智能合约部署等步骤,并于 2023 年 12 月 4 日正式面向所有用户开放,意味着 mETH 协议走完了将近半年的全套治理流程,这在目前的 LSD 乃至 L2 赛道中都是罕见的成熟治理实践。
我们有必要把视角拉回更宏观的维度,即在 L2 多如过江之鲫的大背景下,那些追求更丰富链上场景、更便宜交互成本的打法,真的对 ETH Holder 有吸引力么?又能否吸引资金与用户可持续性流入?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即便 Blast 通过积分式空投预期的催动,开启了以极低成本冷启动、并跨越式实现数亿乃至数十亿美元 TVL 的滥觞,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虚假 TVL 繁荣」的困局。所以尽管新老 L2 一直不断搭建自己的积分激励结构与链上乐高组合,但在重复造轮子的情况下,71 条 L2,更像是 「71×1」条高度同质化的网络。
故 L2 破局的核心发力点,或许不是去做一条比其他 L2 更好的链,而是一定要解决其它 L2 没有解决的问题,实现差异化竞争,这其实也正是 Mantle 推出 mETH 与 cmETH 所蕴藏的破局思路:
超越现有的 L2 竞争维度,为 ETH 这份「非生息资产」提供近乎原生且稳定的高收益,转化为生息资产,在此基础上再将其引入更广泛的链上(Mantle 及其它 L2)乃至链下(TradFi)使用场景。
至少这个破局思路,在底层逻辑上是明显异于目前主流的链抽象等解决方案,说白了,如果「生息资产」mETH 真的能够成为所有「非生息」L2 ETH 甚至 L1 ETH 的最佳平替资产,那 Mantle 也就有希望顺理成章成为所有 ETH 收益与结清算的核心枢纽,想象空间巨大。
或许很多人没有意识到,mETH 本质上是第一个具备原生收益属性的 L2 ETH——此前无论是 arbETH 还是 opETH,抑或是用户从 L1 跨到 L2 上的其它形式 ETH,都和 L1 上的 ETH 一样,是「非生息资产」。
而 Mantle 推出 mETH 协议 并将 mETH 纳入 L2 网络场景之后,等同将传统 L1 到 L2 的 ETH 跨链和 LSD 这两个操作进行了结合,实际就相当于把用户本来从 L1 跨到 Mantle 的 ETH 先拿来进行流动性质押。
这样就赋予 mETH 相比其他主流 L2(arbETH、opETH)最大的独家优势,就是用户跨到 L2 的 ETH 代币(mETH)具有原生收益,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天然的生息收益资产(只不过 LSP 合约部署在 L1 上确保安全性和合约架构的简单性)。
要知道这也是现有其他 LST 的短板,即无法与 L2 产生密切联系,需要一个 DApp 一个 DApp 地集成,故对 mETH 和 Mantle 来说,当下的设计不啻于一种双赢的选择: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Mantle 是在探索建立一条 L2 与 LSD 相互成就、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这也隐约形成了一个 Mantle 与 mETH 的正向飞轮:
Mantle 链上场景建设地越出色,市场对 mETH/cmETH 的需求就越旺盛(官方还披露未来还将探索 mETH 成为 Mantle 的 Gas 代币,进一步强化该优势),而 mETH/cmETH 流入地越多,Mantle 整体 TVL 就越高,从而更有利于其进一步拓展生态边界,吸引更多的 DApp、用户和资金涌入。
更有意思的是,mETH/cmETH 不仅流入了 Mantle 内部的各式 DeFi 协议,还计划与更多的新兴 L1/L2、DApp 达成合作并成为其初始 LP 资产,以持续深化 mETH 的链上场景需求。
据官方披露,目前 EigenLayer、Karak、Zircuit、Symbiotic、Avail、Fuel、Arweave、Berachain 等已与 mETH 均达成潜在合作意向清单,预计将给持有者带来积分、空投等多种形式的潜在收益可能。
这种囊括尽可能多网络、DApp 的链上生态建设若能稳步推进,一方面可以增强泛 mETH 生态的鲁棒性,另一方面也能为 mETH 拓展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和用户群体,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和拓展,mETH 可以在不同的区块链生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连接各个平台的「通用资产」。
此外,mETH 在 DeFi 之外的更广泛资源优势也不容小觑,譬如获得头部大所的支持——Bybit 已上线 mETH,且 mETH 在 8 月会被 Bybit 进一步作为为核心抵押资产,那便能够以 RWA 等形式作为跳板,从链上 DeFi 场景扩展到 CeFi 与 TradFi 使用场景,使得 mETH 有望链接至更广泛的 TradFi 机构和资金。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实际上,对 Mantle 生态来说,mETH 协议便是未来充当「一」这个关键角色的重要抓手。
众所周知,如今加密投资者在以太坊主网和不同的 L2 上进行各种操作(如参与 Farm 获得收益、进行转账交易等)时,由于各 L2 之间破碎的流动性和和分散的收益机会,投资者不仅面临诸多不便,而且效率颇为低下。
那就不妨畅想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mETH 协议在更广泛的链上(Mantle 及其他 L2)和链下(TradFi)使用场景中持续渗透,由于兼具原生收益和更广泛的使用场景,它逐渐成为大部分 L2 ETH 甚至 L1 ETH 的最佳「平替资产」。
这便意味着用户在选择投资和使用以太坊相关资产时,会更倾向于持有 mETH:
说白了,对不同需求的以太坊资产持有者来说,mETH 都具备最佳的「平衡」,无需在多个 L2 之间繁琐地切换不同形式的 ETH,只要持有 mETH 这个通用生息资产,就能低成本管理其它 L2 链上的流动性,并无缝赚取不同 L2 上的收益。
而在 mETH 成为核心通用资产的背景下,Mantle 也有望能够打破 L2 之间的壁垒,实现流动性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毕竟由于 Mantle 金库、mETH 适配协议等优势,mETH 在 Mantle 上可以直接建立最好的流动性池深度与兑换场景。
那就意味着 Mantle 会成为一个为 mETH 提供兑换 / 结算服务的主协议:用户在其他 L2 持有 ETH 时,可以先跨至 Mantle,基于最佳流动性深度兑换为 mETH,再去不同的 L2 参与各种各样的耕作收益机会,最后再跨回 Mantle 将 mETH 兑回为原先的以太坊资产。
不去做比其它 L2 更好、但仍高度同质化的事,而是去做超越并赋能其它 L2 的事。
从这个角度看,mETH 协议有可能会成为 L2 跨链、全链 L2、链抽象之外的 L2 碎片化新解:以 mETH/cmETH 这类优质资产为抓手,盘活分散在不同 L2 网络上的 ETH 与收益机会,给了一张全网统一的「门票」,任意一名用户都可以仅凭 mETH/cmETH,在任一 L2 无缝流转、交易并赚取任意一个高收益机会。
这不仅为 mETH 持有者带来了多元化的收益来源并提高了资金效率,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为整个以太坊 L2 生态提供正外部性与关键基础设施,进而反哺 Mantle(COOK)使其获得额外的溢价,一举两得。
如果这个飞轮真的能够形成,可以视为打造了一个打通泛以太坊生态各方流转与收益壁垒的「基建工程」,极富想象空间,当然也颇具挑战性,仍需持续追踪观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