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中 HashKey 多指 HashKey Exchange
HashKey Exchange RO(Responsible Officer) 兼交易所主管 Heddy Tsang 的关键词是:脉动。
由 2019 年 11 月香港证监会发布监管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立场书开始,转眼快将五个年头。 今年四月香港有比特币、以太币的 ETF 上市, 下半年开始券商相继入局, 大打广告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背后对接的都是持牌交易所。而作为五年以来唯二持牌交易所之一,HashKey Exchange 无疑是香港虚拟资产市场发展的一个切片。
从获得牌照到推动自家平台业务到拥抱传统金融业界,刚刚庆祝开业一周年的 HashKey Exchange 可算是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表。累积交易量超 5000 亿港币,客户超 25 万、资沉超 45 亿港币,当中 Omnibus 经纪商业务总交易量突破 8.28 亿港币、365 天以来零宕机、客户资产零损失,这是 HashKey 团队实力的一个有力证明。
而这也恰巧是 HashKey Exchange RO 兼交易所主管 Heddy Tsang 加入 HashKey 后的首个一年之期,RO 作为香港监管制度下持牌机构中的「关键少数」,一直是香港证监会审核牌照申请的重中之重。
曾在传统金融机构和虚拟资产交易所深耕的 Heddy Tsang,过去一年与 HashKey Exchange 一同站在资源的头部交汇处,感悟着香港虚拟资产市场最真实的脉动,同时也观察着 Web3 行业的香江巨变。
本文也有幸对 HashKey Exchange RO 兼交易所主管 Heddy Tsang 进行了专访,在此整理专访实录,以飨读者。
问:做了一些小调研,看到您不仅是香港为数不多的 7 号牌照 RO 之一,此前也曾相继就职于传统金融机构和加密交易所,方便分享下您此前的职业生涯,及在 Web3 行业的个人经历么?
答:其实在香港的监管制度之下有多个不同的牌照类型,最普及是 1 号 ( 证券交易 )、4 号 ( 就证券提供意见 ) 和 9 号 ( 提供资产管理 ),但 7 号 ( 提供自动化交易服务 ) 却一直不多,而我自 2008 年起就有幸成为持有这种牌照的少数之一。
当时我正为欧洲银行服务,计划在香港开办金融衍生品业务,不过由于许多产品并不适合在港交所进行交易,所以我们自行建立了一个平台且用了差不两年时间申请相应的牌照,这也就是我成为持有 7 号牌照负责人的缘由。
回想在 2019 年 SFC 宣布在香港实施发牌制度之时,整个市场突然发现原来拥 7 号牌的合资格 RO 可能不超过 200 人,当时申牌的话每家公司最少要预备 4 位 RO。因此 2019 年之后,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早期持有牌照的负责人也重新受到关注。目前,SFC 对于 RO 的要求有一定程度的开放,即便申请人并不在传统金融领域有背景,但如果他们在币圈拥有丰富的营运经验,SFC 也会予以考虑,因此现在申请 RO 牌照的人数有所增加。
我第一次接触到虚拟资产则是在 2017 年,当时正从事财富管理工作,负责评估产品,当时许多人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加密货币相关的产品提案,我们都觉得非常有趣且适合香港的投资者。
有意思的是,那时候我们考虑在传统的财富配置中,如果一个客户将 10% 的资产配置到加密货币中,已经属于非常大胆的操作。然而到了 2019 年,当我真正进入币圈时,我惊讶地发现身边熟悉的人可能将 90% 的资产投入到加密货币中,只留下 10% 用于日常开销,甚至乎他们更乐意以加密货币发工资,这真的冲击了我的认知。我以为自己走在时代的前沿,没想到在新一代面前我是如此保守落后。
问:对比您之前做 RO 的经历和在 HashKey Exchange 做 RO 的经历,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答:在 HashKey 所有的东西对我来说都挺新鲜的,不管是接触的人还是面对的问题。但我认为无论是在传统金融还是新兴的虚拟资产领域,RO 的角色本质上是相同的。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一个岗位直接称为「RO」,如果将 RO 翻译成中文,就是「负责人员」,意味着需要对某些事务承担责任。简单来说,运营一个平台的过程可以比作掷骰子,每一面代表不同的运营阶段:
1. 吸引新客户:这是第一步,需要吸引新客户并完成 KYC(了解你的客户)流程,这是风险控制的首要步骤,例如一个用户从注册到完成整个 KYC 流程,就能成为我们的客户;
2. 客户需求分析:成为客户后,我们需要分析他们的需求,毕竟客户类型多样(包括个人客户、机构客户、企业客户、综合账户客户和基金客户等),每种客户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找到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方法;
3. 平台运维:我们的平台是 7×24 小时不间断运行的,因此平台的运维包括何时进行更新或升级,以及在发生事故时如何处理;
4. 产品管理:我们需要确定平台上可以买卖的产品种类,以及新产品的引入和旧产品的淘汰,同时进行市场调研和产品定性分析;
5. 市场拓展:在现有的框架内,我们需要找到突破的方法,例如,香港暂时并不容许 Staking,那如何可以达致客户、平台、以致监管都满意的三赢方案;
6. 市场营销:当有新产品时,我们需要进行市场营销、宣传和推广,然后再次回到吸引新客户的第一步,形成一个循环。
作为负责人员,我需要对这六个部分有清晰的了解,不能有任何部分是不了解或不负责的。问题有机会随时一天都会来,也不知道是掷骰子掷了个那一面。幸运的是,我们在过去一年没有遇到大的问题,而且我信赖 HashKey 团队,万一真的发生什么,我们也可按计划来应对。
问:我们看到近期傳統券商入局虚拟资产交易,这些券商是什么时候开始对加密货币感兴趣的?接下来针对想要入场的基金公司、家办、上市公司等,您认为他们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答:我认为无论是券商还是银行,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战略和计划。如果你是市场上的领导者,你不可能忽视加密货币的整体趋势。
因此许多人都在默默地开展工作,例如我了解到许多银行实际上已经准备好了区块链或代币化服务,只是尚未推出。券商也是一边跟 SFC 申请升级牌照,一邉跟我们进行技术对接,万事俱备下,东风一来,时机一到便可将虚拟资产交易服务推出市场。
但对于传统金融中的「买方」来说,如家族办公室,投资基金等,如果他们真的想要进入市场,选择可不仅限于通过香港的合规交易平台进行买卖。因此,如何提升我们的竞争力,才是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老实说,我们现在可提供的 solution 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我们的现货产品选择不多,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期货合约或衍生品合约又不被容许,这是到今天我们还没看见传统金融买方全面进场的原因。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肯定知道持牌合规是世界大趋势,市场预期最少两、三年后香港虚拟资产市场才能变得相对成熟,要让过程变得顺滑一点,HashKey 和其他头部玩家必须要积极与监管建立信任,带动更多伙伴一起推动行业发展。
我也感受到 SFC 的积极配合,现在我们每两到三个月就会见面,这肯定是他们给了我们时间,讨论我们如何推动行业发展。我们也会就监管制度上的空间探讨,而每一小步的突破,代表的是信任的大幅提升。我好庆幸可以代表 HashKey 一同站在头部交汇处,感悟着市场最真实的脉动,同时也观察着 Web3 行业的成长。如果用 10% 和 90% 代表传统金融思维与 Web3 思维的差距,我想这差距应该会收窄至 25%/75% 吧。
问:过去一年 HashKey 在业务层面的推进,有哪些对整个香港市场起到了「正外部性」明显的积极影响?您如何看待 HashKey 的业务发展与香港虚拟资产市场宏观环境之间的关系?
答:这是个好问题。在过去一年,集团除了在香港推广业务外,也积极在其他司法管辖区申请虚拟资产相关牌照。重要的是,HashKey 在香港的经验成为很多海外监管机关很有兴趣的议题,在一些较注重原则性的司法管辖区,我们的实际营运模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让他们参考,尤其是保障客户资产方面。要知道即便如日本,最早为加密资产立法的国家之一,黑客攻击导致客户损失事件仍有发生。所以输出港版 HashKey 营运模式会有助进一步提振香港在虚拟资产市场和 Web3 市场的全球领先地位。
我对 HashKey、对香港虚拟资产市场的发展是很有信心的。在我从事金融衍生品的年代,香港是全球第一大衍生品市场,而我所服务的银行是香港最大暨全球最大的衍生品发行人。我相信,HashKey 和香港加密市场成为全球最顶尖也是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