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监管机构不断加强对加密货币的审查,该领域的初创企业和创始人正在寻找海外更友好的环境来支持他们的发展。
香港就是其中之一,香港正寻求恢复其金融中心地位,希望通过有利的加密货币法规吸引新一批企业家、技术专家和投资者,到目前为止,其策略似乎正在奏效。
四月中旬,香港一年一度的 Web3 嘉年华吸引了超过 50,000 名参与者,与去年相比,今年的非中国参与者明显增多,当时的活动感觉就像是逃离中国大陆限制性政策的加密货币难民的聚会,在今年的活动中,香港的官员们都严肃认真地倾听着衣着邋遢、正在与时差作斗争的创始人们的发言。
Ark Invest 的亿万富翁创始人 Cathie Wood 虽然没有亲自出席活动,但通过视频发表了演讲,以太坊的“游牧”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也临时出席了活动。
这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加密货币行业起步阶段,香港是外国企业家经营的加密货币公司的主要中心,其中包括 FTX、Crypto.com 和 BitMex 等公司,与全球其他司法管辖区一样,随着市场波动失控,香港严厉打击加密货币活动,以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去年 6 月,香港政府将散户投资者进行加密货币交易合法化,人们对香港 Web3 领域的热情再次升温,此后,香港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规范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活动,包括稳定币发行沙盒以及加密货币交易所运营商的许可制度,香港紧随美国的脚步,也上市了一批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基金。
这些举措与美国政府对加密货币企业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来自美国、欧洲、中东、印度和其他地区的 Web3 嘉年华参与者对香港的发展势头表示乐观,例如,First Digital 的 FDUSD 是根据香港的数字资产规则发行的,并由美国国库券支持,已迅速成为按市值计算的全球第四大稳定币。
与此同时,人们也意识到香港作为加密货币中心的局限性,首先,香港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市场,人口只有 700 万,而中国大陆庞大的市场至少目前还无法进入,此外,规则优先考虑投资者保护,这可能导致更高的合规成本,并阻碍那些倾向于更自由环境的人。
尽管如此,香港仍然是少数几个明确支持加密货币的司法管辖区之一,其他几个国家包括阿联酋、日本和新加坡,正如全球支付公司 Unlimit 的加密货币负责人 Jack Jia 所说:“香港出台任何加密货币监管法规,从声誉和形象的角度来看,都会吸引所有人。”
香港的加密货币监管并不是最宽松的,事实上,香港对交易所运营商的严格审查已促使其加密货币代表企业 HashKey 寻求在百慕大申请牌照,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Coinbase 和 Kraken 均未出现在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牌照的 22 家申请人名单中。
事实证明,香港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其努力为加密活动提供监管清晰度。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臭名昭著,一切都是证券,但我们不会明确告诉你需要申请什么许可证,然后我们可能还是会拒绝你的申请。” Jia 说,他描述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监管加密货币公司方面的态度,“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没有既定的流程,但香港监管机构已经制定了听取意见的流程。”
事实上,多位加密货币高管告诉 TechCrunch,他们已经与香港政府代表举行了闭门会议,总部位于旧金山的 Chainlink 公司联合创始人 Sergey Nazarov 表示,该公司致力于将现实世界的数据输入智能合约(即执行预定义规则的代码行),目前正在讨论将其技术提供给香港的主要金融基础设施。
“人们没有完全意识到资本市场和加密货币非常兼容,来到香港后,我发现这种兼容性将首先在这里加速,因为政府和监管机构对这种兼容性更加开放。” Nazarov 说,他邀请香港财政部副局长陈永正去年在巴塞罗那举行的 Chainlink 年度会议 SmartCon 上与他进行炉边谈话。
Nazarov 表示,今年,Chainlink 应香港政府的邀请,将 SmartCon 带到香港,香港将成为首个举办该会议的亚洲城市。
“香港监管机构正在对稳定币和数字资产进行监管,这意味着香港可以成为一个资产和支付能够在一个系统中以受监管的方式可靠运作的地方。” Nazarov 补充道:“这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监管,那么数百万亿美元和银行将无法转移。”
总部位于迪拜的 TON 基金会(Telegram 的官方区块链合作伙伴)总裁 Steve Yun 也持乐观态度,他表示,与其他有抱负的加密货币中心相比,香港可能拥有最大的竞争优势,因为香港“正试图建立一个非常全面的框架,让开发者和企业家感到更舒适,并吸引人才。”
香港的金融监管十分复杂,但瑞士 dYdX 基金会首席执行官 Charles d'Haussy 对这些监管并不陌生,他曾担任香港政府外商直接投资部门投资推广署的金融科技主管。
“香港政府在早期对加密货币持非常开放的态度”,d'Haussy 回忆道,随后,监管机构试图打击猖獗的加密货币欺诈行为,因此出现了一段敌意时期,但“大约一年前,我认为他们意识到那里有一个新的市场,应该制定法规,以确保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d'Haussy 补充道:“那时,你会看到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推出越来越多的 CBDC(中央银行数字货币),香港证监会(SFC)颁发加密货币交易所和 ETF 牌照。”
去年香港开放加密货币时,人们普遍猜测中国大陆可能会效仿,由于中国继续禁止其公民交易加密货币,这种希望仍然遥不可及,尽管如此,企业现在认识到香港作为通往邻国另一种宝贵资源的门户的潜力。
虽然香港吸引着众多金融人才,但其南邻深圳是华为、大疆和腾讯等全球最大科技公司的所在地,毫无疑问,加密货币公司正在利用香港友好的监管环境以及其与深圳和其他中国城市的开发者资源的便利性。
TON 基金会就是一个利用香港地理位置的参与者,为了成为超级应用,Telegram 正与 TON 合作,让开发者能够构建基于区块链的轻量级应用,并在该通讯工具上运行,在 web3 嘉年华周期间,该基金会在香港举办了一场训练营,希望吸引中国开发者,尤其是那些熟悉微信小程序帝国的开发者。
“现在,我们正在接触那些开发者和企业家数量较多的地区,特别是那些通过超级应用使用某种小程序成长起来的人,以及那些参与这种生态系统成长的人。” Yun 说道。
例如,a16z 支持的 Aptos 于 2 月份在深圳举办了一场为期三天的黑客马拉松,吸引了数百名申请者,Aptos 由之前在 Meta 的 Diem 区块链上工作的团队运营,还与阿里巴巴的云计算部门合作,以吸引中国开发者。
一些外国创始人更进一步,在香港建立了实体机构,zkMe 是一家由德国企业家创立的公司,旨在实现私人证书验证,该公司就选择将总部设在香港。
“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并利用这里的技术专长,显然,与大湾区的合作也非常有益。” zkMe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Alex Scheer 表示,他指的是旨在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将香港与九个相邻的中国城市整合在一起的计划,这些政策包括为在深圳设立的香港公司提供税收优惠,zkMe 的 16 名团队成员中有 14 名来自深圳办事处。
一些创始人对香港为中国未来拥抱加密货币铺平道路持更为乐观的态度,总部位于迪拜的模块化区块链公司 Avail 的创始人 Anurag Arjun 认为,看到加密技术全部好处的政府最终会采取更为包容的立场。
“过去几年,加密行业一直在开发非常先进的技术,例如零知识证明技术。”他表示,加密货币背后的底层技术不是为了支持欺诈性 NFT 或投机交易而开发的,而是为了增强该行业的基础技术。
“鉴于香港的战略性质,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地方 - 未来是通往中国的门户。” Arjun 说:“如果中国未来开放 - 一旦我们与更多政府官员交谈,并证明我们的技术不仅适用于货币元素 - 我们在香港所做的事情将成为向中国扩张的有益经验。”
香港 Web3 嘉年华是由万向区块链实验室、HashKey Group 联合推出的 Web3 活动品牌,由 W3ME 承办,2025 香港 Web3 嘉年华将于 2025 年 4 月 6 ~ 9 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5 楼 BCDE 馆举办,本次活动将持续四天,包括 4 个会场,场地面积超过 14,000 平方米。
此前举办的 2023 香港 Web3 嘉年华和 2024 香港 Web3 嘉年华汇聚了超过 250 个前沿参展项目,邀请了超过 800 位业界领袖进行深度交流,累计吸引了超过 80,000 名现场观众共襄盛举,同时配套了超过 300 场丰富多彩的周边活动。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ARK Invest CEO 兼 CIO Cathie Wood 等均担任过活动演讲嘉宾。
作为连续举办的第三届活动,基于前两届积累的活动声望和全球影响力,2025 香港 Web3 嘉年华规模预计达到数万人,将继续汇聚全球 Web3 领域的精英与前沿项目,共同探索 Web3 技术的无限可能,为全球参会者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盛宴,还在等什么,快来加入吧!
门票优惠
继陆续成为 2024 香港 Web3 嘉年华、2024 比特币亚洲峰会、2024 新加坡 TOKEN2049 和第十届区块链全球峰会暨 2024 上海区块链国际周的社区合作伙伴后,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宣布,IC 中文社区继续成为 2025 香港 Web3 嘉年华的官方合作社区,为大家提供 85 折专属门票优惠,优惠码:ICCHINA。
目前仅需 299 美元即可获得早鸟票优惠,购票链接:
点击以上购票链接,即可享受专属门票优惠,门票价格之后会逐步上涨,确定参会的朋友还是趁早下手为好,你还可以在 X(@festival_web3)上关注大会官方,了解最新活动动态!
更多大会详情请阅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