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览 SocialFi 生态图景:从当前市场,看未来 SocialFi 发展
2022-07-13 21:23
Cobo
2022-07-13 21:23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当前多数 SocialFi 产品只能满足用户纯链上社交 + 金融需求,未来会出现能够广泛普及且满足链上和映射链下真实世界社交 + 金融需求的产品。


撰文:Cobo Ventures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社交赛道


社交平台掌握着大量用户流量、画像和行为数据,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1.1 市场容量


根据 2022 we are social的报告,截至2022年4月,全球移动用户有53.2亿,互联网用户50亿,社交媒体活跃用户46.5亿。社交媒体活跃用户占全球人口的58.7%,全年增速7.5%,高于互联网用户的4.1%增速,以及移动用户的1.7%增速。GWI 的最新研究表明,全球互联网用户现在平均每天上网 6 小时 53 分钟。社交几乎是每一个用户的刚性需求,无论是在 Web 2.0 还是 Web 3.0 时代。

 

1.2 当前痛点


在 Web 2.0 时代,巨头公司掌握着人们在社交平台上的所有数据,并通过算法推送将用户困在信息茧房当中;基于广告的商业模式也使得 Web 2.0 的平台上充斥着各种病毒式、吸人眼球,猎奇的信息,抑制了真正有深度的内容创作。此外,巨头通过使用用户的信息和创作者的生产资料而取得的收益,并没有公平地分配给创作者和用户。

 

2. Web 2.0 社交产品发展总结图片



2.1 传统社交产品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早期阶段(1980-1998):台式电脑时代,出现网络论坛BBS、门户网站Yahoo!和搜索引擎Google等提供用户间互动以及帮助用户获取信息的服务;用户以匿名网名形式,在讨论区、聊天室或特定版面进行互动。


2)发展阶段(1999-2009):PC 时代,博客、个人主页等个性化空间网站流行起来,用户可以分享个人资料、生活点滴和其他资讯,继而以「朋友对朋友」的方式做联络,与认识的人做联结,不断扩大社交圈;交友网站迅速成为主流,真实线下身份和人际关系带入网络世界中;2004年成立的 Facebook 自2006年开始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互联网生态自此以社交网络作为主导。


3)成熟阶段(2010-2015):3G 智能手机时代,社交网络成为刚需,大量社交应用涌现并越来越强调互动,社交产品功能不断完善,各个细分赛道逐步完善,社交产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日益紧密。


4)稳定发展阶段(2016-2019):4G 时代,社交的娱乐和商务属性不断增强,人们既是内容的消费者又是内容的生产者,人人皆媒体;一方面社交产品版图趋于固化,各个赛道的头部产品占据主要市场;另一方面,网速的加快,使得依托视频的直播、手游和短视频等新兴领域异军突起。


5)未来探索阶段(2020-至今):5G 时代,新一代的社交工具仍处于探索阶段。5G 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的特性,结合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能真正实现万物互联,使人类置身于一个智能、可互动的网络里,这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社交与互动方式;有了大幅提升的网速,社媒分享的内容也将成倍增长;VR、AR沉浸式体验所创造的身临其境的交互信息,有望取代文字、图片,成为下一代社交平台的主要信息载体。


总结:可以看出,推进社交网络的演化的重要原因是网络硬件设施的升级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从台式电脑到 PC 电脑到智能手机,从 3G 到 4G 到 5G,社交功能从即时通讯的便利性、互动交友的多元化朝着更加个性化、内容创造、商务变现等趋势演变,社交逐步承担更多商业行为。

 

2.2 Web 2.0 社交产品呈现以下特点:

 

1.社交方式演变:文字聊天 → 图片分享 → 语音沟通 → 视频社交(短视频与直播行业)。

 

2.社交范围演变:1 对 1(通讯)→ 1 对多(论坛博客)→ 多对多(社区群组)。

 

3.头部社交产品地位坚固:目前头部产品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新兴产品难以获取市场份额。

 

4.文字社交形式仍占主流,视频社交有望成新趋势:5G 网络会让视频画面传输更加稳定、清晰,从而提升移动社交的产品体验,并带来玩法升级。

 

5.社交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和新颖,有望重塑用户的社交行为链条:从熟人社交、陌生社交、娱乐社交到现在的商业社交(视频up主和直播带货), 社交的商业变现属性不断增强。

 

6.社交产品的领域不断细分,包含即时通讯、视频社交、图片分享、个人主页、问答社交、音频社交、约会交友、社区论坛、直播社交、音乐社交和微博客等。

 

7.社交产品更加注重社区建设:随着年轻用户不断加入,社交产品尝试从建立不同兴趣圈的社区开始,通过UCG文化建设来提高客户忠诚度,然后发展成为多对多的社交俱乐部。


3. 什么是 Web 3.0 时代的 SocialFi?


数据是现有和可见未来人类社会中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也是反向撬动生产力的源泉。Web 3.0 和 Web 2.0 最大的区别,就是 Web 3.0 改变了数据这种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因此衍生的其他权利)的归属和流动等,它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让生产资料回归到真实的生产者,进而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关系。


在 Web 3.0 时代的社交平台,人们将拥有对自己社交数据的绝对掌控权,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社交方式。SocialFi 产品是在 Web 3.0 底层基础建设的基础上,从人们对’去中心化social‘或者’去中心化finance’(即 DeFi)的需求出发,进而将两个需求融合在一起的产品类别。去中心化社交和金融的结合,可打破平台垄断、消除单点风险,在全球数字经济系统的浪潮中创造全新业务模式和产品类别。

 

4. Web 3.0 SocialFi 相比 Web 2.0 Social 的核心差异


Web 3.0 SocialFi 在满足传统 Web 2.0 Social 所有的功能下,还实现的需求:

 

4.1 从 Social 需求出发:


核心是从平台归还数字资产的所有权给个人。在 Web 2.0 社交领域,用户创造内容,运营商制定规则,数据留存于运营商的中心化服务器中,无法保障用户数据的隐私性。

 

利用 Web 3.0 的去中心化计算、去中心化存储和去中心化隐私保护的技术可实现:

 

  • 平台打通,用户数据无需迁移 (孤岛 → 开放)
  • 链上存储,用户能获取的信息更丰富(封闭 → 共享)
  • 加密算法,提高隐私安全 (泄露/丢失/篡改 → 安全)


从而使得用户的身份属性变得更加丰富,个人影响力更具价值,且在各种不同社交平台中同样有效;传统 Web 2.0 更加突出平台的影响力,而 Web 3.0 会更加突出个人的社交影响力,促进开发个人兴趣,解放了每个参与者的生产积极性;此外,DAO 可以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自动化验证,在 DeFi 领域有着更多应用场景,如去中心化信贷。

 

4.2 从 Finance 需求出发:


核心是通过去中心化金融产品,使每个人都能够快速、方便地将个人的社交资本变现,并实现个人社交影响力价值的高速流通;在 Web 2.0 社交领域,平台通过推荐算法和定制化广告垄断绝大部分收益,内容生产者仅从中取得一小部分收入,甚至没有收益。

 

Finance 的表现形式体现在,用户的社交活动(如创作、评论和点赞等)可以:

 

  • 基础:获得 Web 3.0 世界的资产(ERC20、721、1155等)作为「工作证明」
  • 中级:获得 Web 3.0 世界的特权,如治理投票权和白名单资格等
  • 高级:帮助用户成长为 Web 3.0 的 KOL,并可能转变为真实世界的 KOL,继而通过建立个人品牌(服装、音乐、周边商品卖货等)建立粉丝经济,并赚取名誉收入(出书、演讲、嘉宾等)

 

5. 构建 Web 3.0 SocialFi 的三层底层设施


5.1 去中心化计算:


传统的中心化集中处理数据的框架容易受到单点故障、安全风险和隐私入侵的影响;区块链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去中心化计算框架,没有中心实体,所有节点都是等效的参与者,并通过共识机制共同维护交易的一致性,本质上允许无限的计算节点加入区块链系统,因此区块链能够聚集海量的计算资源。Web 3.0 SocialFi 的底层区块链中,既有 Deso 这样专门为 SocialFi 服务的 L1 公链做底层设施,同样也有专为社交网络设计的平行链 Subsocial(Kusama 生态系统中的第 1 层链),它们相比于通用区块链,能够大规模处理社交应用程序的存储和索引要求。


5.2 去中心化存储:


鉴于链上高昂的存储成本,Web 3.0 SocialFi 的存储方案通常是链外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存储技术将用户数据分散存储在分布式服务器上,来确保数据不会被某一中心化的机构所掌控,可以有效防止用户的数据被篡改,保护数据原生性,同时避免数据大范围丢失,并大大降低中心化平台的托管成本;基于经济模型,节点还可以产生其他收入;常见方案有 IPFS, Swarm 和 Arweave:

 

  • IPFS 是一个分布式的点对点超媒体协议,其激励层为 Filecoin,通过 Filecoin 世界各地的节点可以存储和检索这些数据。
  • Swarm 也是一个类似的去中心化存储网络,和 Filecoin 的区别是 Swarm 的激励系统是内置的,通过以太坊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执行,用于存储和检索数据。
  • Arweave 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它承诺永久存储,即一次付费,永久访问。

 

5.3 去中心化隐私保护:

 

我们可以借助零知识证明,比如 zk-SNARK 协议的「不泄露信息」特性,在不泄漏交易的细节(接收方,发送方,交易余额)的情况下证明链上的交易是有效的,对社交身份和交易金额保密的前提下,实现两个匿名用户之间的安全隐私转账。

 

举例:

 

NYM protocol 混合网络: NYM 中的数据格式是 Sphinx,这是一种匿名的加密数据包格式, 使得被加密的数据的发送源头不能被看出并且数据看起来特征结构和大小都一样,并且混淆数据进入网络中的顺序, 让外界无法知道数据本来输入和输出的顺序,从而让数据无法被准确定位,避免被黑客攻击。

 

DID(Decentralized Identifier):允许用户控制其数据,保护其隐私并最终通过开放的、抗审查的网络来确保其自由。用户拥有他们的个人数据,并可以携带至不同的去中心化应用中。

 

6. 底层设施之上的 Web 3.0 生态



标注:作为公平的第三方研究机构,以下每一个类别的项目案例的排序均按照首字母顺序进行


6.1 中间件


在Bridge 层我们看到有很多 Web 2.0 和 Web 3.0 混合形态的产品出现,既可以满足用户在 Web 2.0 的产品使用习惯,同时也作为用户进入 Web 3.0 世界的桥梁。


Chainfeeds


Source:https://www.chainfeeds.xyz/

 

概览:RSS Aggregator, 开源跨平台的 RSS 阅读器,目前暂未上链。


价值主张:该工具能够从专业化角度快速整理汇集资讯,帮助用户快速发现 Web 3.0 趋势,解决RSS Feed 初始化的问题。


产品功能:


  • 网页端已上线;将内容细分为发现、专题、深度和快讯等模块,解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
  • 移动端用户可下载一个后缀为「.opml」的文件,将该文件导入RSS 阅读器 NetNewsWire,里面包含 500 多个 Feeds;NetNewsWire 目前只有 iOS 操作的系统可以下载。

 

用户画像:Web 3.0 深入研究者、从业人员、社群、KOL 等。


团队背景:前链闻研究总监潘致雄团队创建


代币:暂无


💡 亮点:团队的信息收集和聚合能力强大,在华语社区有一定的影响力,内容模块做的很实用。

 

💡 局限性:

 

  • 网页端没有搜索功能,用户只能被动 feed 资讯;用户如果没有苹果产品,无法使用移动端
  • 不支持用户个性化收藏和整理资讯等功能

 

Mask Network


 

概览:Mask Network 是一个帮助用户从 Web 2.0 过渡到 Web 3.0 的门户,主要功能是对信息传输进行加解密,并围绕着这一功能不断发展,集隐私社交、无国界支付网络、去中心化文件存储与分享、去中心化金融、治理(DAO)于一体。


价值主张:希望为现有的中心化互联网提供去中心化的工具,搭建现实世界与加密世界的桥梁,以实现个人数据的自由化和隐私化,进而让每个用户都能掌控自己的数据


产品功能:Mask Network 允许 Twitter 和 Facebook 用户在两个社交媒体平台上加密他们的消息,同时具备加密货币红包收发、ITO、去中心化文件上传和存储等功能。


  • 推特红包:Mask Network 和 MakerDAO 合作推出的推特红包功能,允许用户在推特上收发加密货币红包,无需涉及复杂的助记词; 成为除 DeFi 以外 Maker 最大的一个流量来源,并且吸引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的关注和参与
  • Gitcoin捐款:Mask Network 和 Gitcoin 合作推出的捐款功能,让用户无需离开推特平台直接对 Gitcoin 上的项目进行捐赠
  • 文件上传下载:Mask Network 和去中心化存储项目 Arweave 合作推出的一个去中心化存储功能,允许用户直接在 Twitter 或者 Facebook 上进行去中心化文件的上传和存储

 

团队背景:创始人 Suji Yan


代币经济学:治理代币 $MASK,代币持有者享有 MaskDAO 的治理投票权;团队 23%,投资者 28.45%,基金会 39.55%,公开发售 7%, 流动性池和空投各 1%


💡 亮点:

 

  • 基于 Web 2.0 强大的用户体量,在此之上的 Web 3.0 社交生态将会拥有相当大的用户基础;
  • 作为 Web 2.0 迁移到 Web 3.0 的中间件,降低了用户进入 Web 3.0 的门槛 ,能够在 Web 3.0 基础设施门槛降低前率先带领用户体验 Web 3.0 功能并积累流量和品牌认知;
  • 类似微信小程序可集成多样化 Web 3.0 应用

 

💡 局限性:过于依附于大型 Web 2.0 社交平台,以及治理代币的价值捕获有限。

 

6.2 公链层

 

DeSo


Source:https://www.deso.org/

 

概览:DeSo 是一个专门用于社交协议的 L1 区块链。目前部署了 150+ 个项目,包括社交产品、创作者工具和数据分析工具等。


价值主张:DeSo 是为了处理更加广泛的社交活动而不仅仅是发送和接收资金,为支持大规模的社交功能而设计的公链。任何内容提供者都可以在链上运行节点,用户的所有信息与社交行为数据都存储于链上。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自定义用户界面与内容分发。


相比于其他公链的优势:


  • 支持区块链原生社交功能
  • 已获得超过 10 万个节点加入,目前一条post的平均成本为 0.000017 美元
  • 可尽可能存储多的信息到区块链,包含个人资料、帖子、评论和端到端加密的私信等

 

产品功能:


  • Social token: 在 Deso 链上,每一名用户都可以拥有「创作者代币」,在创建用户资料时自动生成。代币价格随购买量增长上升、随出售量增长下降。通过购买他人的「创作者代币」,用户可以获得该创作者的相关权益,如优质信息、会员内容、活动参与、潜力投资等。
  • Social NFT:用户可以在个人主页展示其购入的NFT,大家可以用评论、点赞和发送钻石的方式进行互动。
  • Social tipping:「钻石」功能作为小费的形式,允许用户为帖子打赏。

 

Source:Deso Docs (https://docs.deso.org/about-deso-chain/readme#the-importance-of-storing-everything-on-chain)

 

团队背景:由算法稳定币协议 Basis 创始人成立


代币经济学:$DESO 单代币模型


  • 分配:总供应1080万枚,开发团队分配200万枚,约850万枚用于曲线释放,其余用作挖矿激励;$DESO除了作为区块链的原生代币,主要可用于购买「创作者代币」。
  • 供应曲线:每一个创作者的代币供应都会固定在一定的数量区间,随着流通中代币数量的增加,代币价格随之增加(反之减少),使得创作者的影响力可以直观地通过币价体现。

 

Source: Deso Docs(https://docs.deso.org/about-deso-chain/readme#the-importance-of-storing-everything-on-chain)

 

  • 创作者可以设置创作者奖励比例,假设设定为10%,每当有1枚创作者代币被粉丝购买,创作者可获得0.1枚,购买者获得0.9枚,Deso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创作者推广自己的代币。
  • 创作者也可以选择将创作内容制作为NFT出售,部分收入会分配至对应创作者代币的资金库。粉丝可以将所购买的NFT展示在个人主页,以获得社交show-off。
  • 创作者代币与NFT可以被赋予更多功能,例如会员专属内容和特别活动的参与资格等

 

💡 亮点:

 

  • DeSo 最大的优势在于是一条专门为 SocialFi 定制的 Layer 1 公链,可以在裸机上运行而不需要虚拟机。
  •  基于 DeSo 链上数据的开放性,其他开发者可以构建新的社交应用,生态内的应用数据共享,有利于整体生态建设。

 

💡 局限性:

 

  • 虽然区块链性能有大幅提高,但仍无法赶超传统社交平台的速度。
  •  未来会由混合工作证明机制转变为 100% 的 POS 权益证明机制,节点的防作恶机制暂不清晰。

 

6.3 协议层

 

BBS Network


Source: https://www.bbsnetwork.io/

 

概览:Web 3.0 的 BBS 论坛,建在 EOS 上,用户可以决定论坛主题、自由创建帖子、发起或者参与讨论,互相交流、发表观点、创作内容等;所有数据保存在区块链上,每一个帖子都被制作成 NFT,可以被拍卖。


价值主张:构建言论自由、抗审查、用户所有、收益生态共享的 BBS 论坛,通过 NFT 形式将内容的所有权交还创作者。


生态角色:包括开发者、运营者、BBS 论坛所有者和用户四种角色;开发者基于底层数据构建符合用户体验的前端界面,运营者提供数据存储服务,论坛所有者可以创建论坛,用户可以创作内容并与之互动。


Source: 白皮书(https://www.bbsnetwork.io/_files/ugd/a5afc9_5e3a4b4acd0f403b887cf54eec8cb2db.pdf)

 

团队背景:创始人 Eyal Hertzog 是 DeFi 协议 Bancor Protocol 的前产品架构师, Guy Ben-Artzi 也是 Bancor Protocol 的联合创始人。


代币经济学:双代币模型,包括治理代币 $BBS 和社区稳定币 $CT


  • $BBS 可用于社区提案投票等治理活动

 

50%的代币分配用于 engagement mining(实质是作为社媒宣传的广告收入支付给 BBS 参与者),20%用于流动性激励,10%提供给早期投资者,10%团队保留,10%为长期发展基金。

 

广告商可购买 $BBS 作为奖励分发给为项目发展提供服务的生态角色们。

 

BBS 持有者可长期质押 BBS 来获得更高的投票权。


  • $CT 是美元稳定币


每个论坛都有自己的 CT token,CT 可以作为论坛治理的手段(管理员有权暂时冻结成员的CT)。


通过 $BBS 购买 $CT,购买 $CT 支付的 $BBS 流入论坛金库,购买帖子即 NFT 需要支付$CT。


只有通过出售NFT,$CT才能够收到 $BBS 进行变现,$1 CT 持有者可以变现为$1 BBS。


Source: 白皮书(https://www.bbsnetwork.io/_files/ugd/a5afc9_5e3a4b4acd0f403b887cf54eec8cb2db.pdf)

 

BBS Network中的NFT是自动流入市场的,首次出售的价格为$0.30,之后每一次售价都会增加30%;这多出的30%溢价,其中的1/3流向NFT创作者,1/3流向上一任 NFT 所有者作为二级买卖收益,1/3流向论坛管理员。由于数据公开透明,理性投资者可以评估 NFT 的广告价值后在合适的价格进行购买,可避免炒作与收益分配不均。


💡 亮点:


  • 通过交易 NFT 的形式引入外部正向价值即广告商,可为社区增加收入,并将收入按比例分配给创作者,实现内容变现。
  • 通过 Engagement Mining 激励 BSS 整个生态,尝试用集体力量解决网站流量少的问题。


💡 局限性:通过广告变现方式,广告主可以直接买下论坛页面顶部的广告位,影响用户体验。

 

CyberConnect


Source: https://cyberconnect.me/


概览:CyberConnect 是一种去中心化社交图谱协议,旨在让开发人员在主流公链上轻松构建基于该协议的 Dapp,从而将用户从网络运营商拥有的集中式数据库中解放出来,用户可在多个 Dapp 中一键迁移其可移植的用户数据。


价值主张


  • 可组合性:提供标准化 API 接口,任何开发者都可以集成 CyberConnect 的社交图谱数据。
  • 用户主权:所有社交图谱数据对外公开,但是用户拥有所有权以及管理权。
  • 多链支持:不局限于特定公链,目前已支持以太坊和Solana。
  • 代币激励:采用去中心化 DAO 治理模式,奖励参与者代币。


产品功能


协议端功能:


Source: https://docs.cyberconnect.me/

 

可组合的基础架构:Dapp 可以通过两行代码进入CyberConnect,专注于构建自己的社交层,而无需重建轮子。


一致的数据标准:数据互操作性是以用户为中心的 Web 3.0应用程序的核心属性,CyberConnect 开发了一个数据标准,以实现用户社交数据的可移植性和可组合性;


多链构建:CyberConnect 协议是为开发者创建的,用于在多区块链生态系统中构建可伸缩的应用程序,这增强了 Web 3.0 社交体验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Cyberconnect 前端应用功能(和协议同名):


Source: https://app.cyberconnect.me/address/cyberlab.eth

 

 

个人主页展示:


  • 用户设置的 NFT Avatar
  • 用户所连的钱包地址、关联的 Web 2.0 App 和 Web 3.0 Dapp
  • 用户的关注数、POAP 和 Galaxy Credentials
  • 评论和 Mirror Blog 功能目前暂未开放


团队背景:创始人 Wilson Wei 来自 UC Berkley 商学院


代币经济学:$CYBER 暂未公开发售, 总供应量为 100,000,000,$CYBER 代币将仅用于早期治理目的。

 

💡 亮点:用户掌握数据所有权,切换 Dapp 时,好友关系、关注列表等不会丢失


💡 局限性:需要对链上数据进行大量收集和清洗,需要考虑引入链上隐私协议后如何收集数据的问题。

 

Lens Protocol



概览:Lens protocol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开放的、可组合的,由 Aave 团队打造的部署在 Polygon 上的 Web 3.0 社交协议,数据存储在 IPFS 或 Arweave 中;该协议允许任何人创建非托管的社交数据资料,构建新的社交应用 Dapp。


价值主张:


  • 用户拥有内容: 创造者的主页会被铸造为 Profile NFT 一直跟随创作者,创作的内容也可以发行为 NFT 出售给粉丝,用户完全掌握自己的链上活动轨迹数据。
  • 用户拥有社交图谱: Lens 生态中,每个用户可清晰地看到自己已连接的 Dapp,并可以通过连接更多的 Dapp 不断拓展自己的社交图谱。
  • 用户拥有数据: 创作的內容会储存在 IPFS 或 Arweave 中。


生态角色:主要分为内容创作者、应用开发者和普通用户三个类别,Lens 有针对性地对这三类角色提供工具。


  • 内容创作者:Profile NFT


一个地址可拥有多个 Profile NFT,用户使用钱包连接该协议,创建主页,主页会被铸造为 Profile NFT,意味着持有该 NFT 的钱包地址才拥有这个主页,才有权创作内容、发布内容、评论内容和转发内容,这些活动会记录到链上 Profile NFT 中,而没有 Profile NFT 的用户只能关注主页,或收藏创作者主页发布的内容。


  • 普通用户:Follow NFT, Collect NFT


当用户关注创作者时,用户会获得 Follow NFT,创作者可设置获取 Follow NFT 的门槛,比如付费或完成一定任务后才能获得,类似一些社交平台的会员机制。Follow NFT 记录了用户关注的顺序和数量,有助于创作者进行流量分析。Follow NFT 的自增 tokenID 还可用于 DAO 投票和 Pass 卡等应用,例如,只赋予投票资格或进入粉丝社区的门票给关注列表前 100 的用户。


当用户收藏创作者的内容时,用户会获得 Collect NFT,它能够记录哪些粉丝收藏或购买了哪些内容。这种NFT的持有人往往是愿意为内容付费的粉丝,拥有的收藏NFT数量越多说明用户潜在购买意愿越大,对创作者的支持越大,相当于铁粉一枚。


  • 针对开发者


Lens Protocol 提供了「Profile NFT、Follow NFT、Collect NFT、Mirror NFT」等模块组件,相当于一个后端,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社交功能开发的完整链条,开发者可以任意使用这些基础组件,构建社交产品。基于Lens 开发的去中心化社交平台,都支持用户使用一个钱包地址即可访问,平台与平台之间可以实现交互,产品内置的NFT资产也可以互通。


代币经济学:用 NFT 作为价值承载和流通的标准,暂未发行 ERC-20 代币


💡 亮点:


  • 作为一个开源协议,其可组合性强的模块组件,可帮助开发者在 Lens 上便捷搭建多样化的社交应用;开发者也可以开发新组件,从而不断提升产品体验,推出更多创新功能。
  • 外部 Dapp 也可以接入 Lens,共建 Lens 生态


💡 局限性:


  • 用户需要前往 NFT 市场购买 Lens Profile 才能体验到完整的产品功能,有一定的使用门槛。
  • 没有发币的情况下,生态治理机制,需要考虑如何保障去中心化。

 

RSS3



注:Revery 为 RSS3 团队项目开发产品,可聚合展示用户链上行为(比如铸造了哪些 NFT)和 用户 Web 2.0 账号的动态(如 Twitter 和即刻)

 

概览:RSS3 可以分成 RSS 和 3;RSS 是 Web 1.0 时代的内容聚合协议,3 代表 Web 3.0。RSS3 运行在团队打造的一条兼容 EVM 且已嵌入特定智能合约的链 Crossbell。


背景: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的缩写)制定了一个网络聚合的格式和标准,是一种网络传输的协议。早期开发者为了跟踪网站信息和抓取内容,开发了 RSS 协议,使得信息可以以结构化的方式存储在 RSS 文件中,同时实现内容分发。导入链接至 RSS 阅读器中后,阅读器就会从该链接下载所有历史和最新的内容(支持文字、视频、图片、播客和 Torrent 等),并定期自动访问这个订阅源获取更新。


Web 2.0 的产品比如:Medium、GitHub、Reddit、Substack 和 Ghost 等均有使用 RSS 协议。然而,中心化的商业运作模式,缺乏激励机制,并且有用户隐私泄漏、用户的内容所有权丧失和舆论操控等问题。


价值主张:RSS3 融合了区块链技术和 RSS 协议,旨在改变社交平台的数据控制和资本化方式,构建一个透明、开放、可扩展的去中心化信息分发协议,将内容所有权归还用户。


  • 透明:RSS3 标准、协议本身以及所有其他支持层,如托管和索引,都是开源的,同时 RSS3 鼓励使用该协议的应用程序也开源,开发者可以利用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开放协议和庞大的数据集。
  • 数据主权:把数据储存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上,资讯的所有权与私钥完全由使用者所掌握。
  • 开放性:资讯聚合的范围面向整个互联网,只要是有搭载支持RSS3的中心化或去中心化应用,RSS3就能依照使用者偏好去自动聚合资讯,发布到RSS3的讯息流(Feed)上;目前正在与多个 Dapp(如Mirror)展开密切合作,提供应用的追踪订阅服务;
  • 模块化:信息流的创建、存储、分发和呈现为特定信息的过程都以模块化形式,由去中心化协议而不是垄断平台完成,允许用户在他们选择的任何客户端上创建一条信息,将其存储在他们喜欢的任何去中心化网络上,使用透明的分发协议进行分发,最终该信息将由任何客户端呈现另一个用户消费。


产品功能:RSS3 是一个信息流聚合的开源协议


  • 当用户在使用 RSS3 生态应用时,应用会创建一个 RSS3 文件,并关联用户的以太坊地址、Web 2.0 账号等信息;应用会根据以太坊地址,实时获取资产( ERC-20 Token、NFT)、交互行为等信息,根据 Web 2.0 账户如推特,实时获取推特动态,如转发、点赞、发推等社交数据;应用会将以上数据,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储存到 RSS3 网络中,从而实现将用户在互联网巨头发布的内容,归还到用户自己手中。
  • 当用户使用 Dapp 时,前端把信息流聚合的请求,提交到整个 RSS3 的⽹络⾥,由中继节点(RN) 组成的全局索引器(GI) 处理数据请求,再由服务节点(SN) 把存储的内容进行分发,传回给用户,节点之间的信息传输是通过 RPC,节点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传输通过 REST API/GraphQL。
  • 应用开发者可以方便地通过 API 调用 RSS3 文件中的信息,打造不同类型的应用。
  • Revery, Cheers, rss3.io 等产品是使用 RSS3 的前端应用产品,使用者可以通过钱包地址登录,应用会自动呈现用户的链上足迹,形成用户自己专属的荣誉墙;用户还可以和他人互动(订阅和点赞),从而构建一个能够相互订阅和关联的去中心化 Dapp。


团队背景:创始人 Joshua,从 2018 年开始从事于 RSS 相关的工作


代币经济学:$RSS3 单代币模型


代币总供应量为 10亿枚,其中 64% 将分配给社区,分配给团队 15.4%,分配给种⼦轮投资者 4.6%,10% 给到私募轮投资者,5% 分配给 Natural Selection Labs ,1% 分配给顾问。


💡 亮点:


  • 用户自主订阅,可促进优质内容的传播
  • 不仅可以集合 Web 3.0 链上信息,还可集合符合 RSS 标准的 Web 2.0 信息


💡 局限性:内容上目前仅能聚合信息流类型产品,符合RSS标准的应用才能进行内容展示。

 

6.4 应用层-直接社交


产品特点:用户展开社交活动的动机是实现1v1点对点的互动,形式包含 KOL 与粉丝之间的互动( KOL 作为发起人, 如 Rally),或者是具有相同属性的人之间的 DM (如 Nansen Connect)。

 

Rally.io


Source: https://rally.io/creator


概览:创作者代币发行平台,部署在以太坊侧链(Rally Blockchain),允许创作者使用平台工具快速发行个人代币、创建个人社区并自定义代币的效用,粉丝可以购买其代币并获得由发币者设置的特殊权益。


价值主张:帮助创作者形成自己的有效社区,帮助创作者们有效地和粉丝沟通,以及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粉丝为创作者的内容付费。


团队背景:创始人 Kevin Chou 来自 UC Berkeley 商学院,其他主要成员来自 UC Berkeley 等高校和 Citi 等投资银行。


代币经济学:$RLY 单代币模型


50% 奖励参与者(根据用户持有的 Creator Coin 比例分发$RLY),20.4% 用于社区金库、流动性激励等,投资者 15.3%,团队 14.3%。


  • 如果要发行创作者代币,需要 $RLY,但平台不会分享创作者和粉丝互动的收益
  • 代币绑定曲线 (TBC) 定义了 Creator Coin 的供应量与其以 $RLY 计价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 亮点:Rally 作为个人代币发行的先行者,在产品功能和代币经济模型都做出了大胆的创新;目前平台有近300个名人的社交代币可供用户选择,也有名人的独家NFT可以购买。


💡 局限性:


  • 内容上:目前只有腰尾部创作者入驻平台,头部创作者本身就有极高现金流,不需要发行代币额外变现,真正能产生高质量内容的明星 KOL 尚未入驻。
  • 变现上:Creator Coin 可转换为 $RLY 后从 Rally 侧链「桥接」到他们的以太坊钱包中。此类交易可能需要通过合规审查并有时间限制和金额限制。
  • 形式上:社交活动展开和粉丝管理强依赖传统 Web 2.0 应用,如通过Discord机器人读取用户代币余额并对其进行分组并解锁对应内容。

 

Nansen Connect


Sourc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_E_hgRBip0


概览:Nansen Connect 是链上数据分析平台 Nansen 宣布推出的 Web 3.0 加密信息传递应用


价值主张:通过链上标签快速精准建立高质量社群,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产品功能:


  • 用户可以使用他们的钱包登录,根据 Nansen 提供的钱包标签选择一个用户名。



  • 基于用户加密货币的持有数量和链上行为标签,用户可加入对应群组,并向其他用户发送DMs(采用端到端加密),最终可建立OTC渠道,实现更高效的交易。
  • Beta 版本将发布括 Smart Money 和 Blue Chip NFT Holder 频道,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大用户的访问范围。


团队背景:Alex Svanevik as CEO,曾经担任 Coinfi 的首席数据科学家。


💡 亮点:


  • 进一步挖掘了链上行为分析和标签数据在社交领域的价值。
  • 已和多个知名社区合作如 Millionaire Club, Rare NFT Collector 等。
  • 推出时带有专用的 Club 频道如 Pudgy Penguins, BAYC 等。


💡 局限性:


  • 信息不上链,存在单点风险,关服后,聊天信息有丢失风险。
  • 和 Discord 相比,用户加入群组前需要先具有对应的行为标签,进入门槛高。

 

6.5 应用层-社区社交


产品特点:用户展开社交活动的动机是实现1v多的互动,通常以内容为载体,平台提供一系列工具,大家根据共同话题组成社区,社交活动促进优质内容的传播,强调社区自运营。

 

Mirror.xyz


Source:https://mirror.xyz/


概览:一个在以太坊发行的去中心化的写作平台;通过钱包地址和ENS域名注册,作者可免费发布文章,也可将文章铸造为 NFT 永久存储在 Arweave 上,读者可以购买该 NFT 作为收藏;Mirror 还为创作者提供代币发行工具来众筹。


价值主张:为创作者提供新的内容变现方式,让创作者能够拥有自己作品的直接所有权。


产品功能


  • 发布文章:可以使用平台提供的在线编辑器,也支持从外部一键导入文章。
  • 众筹:任何人都可以通过 Mirror 发起或参与众筹。
  • 合作分润:通过智能合约,可自动与多个作者共享创作者收益。
  • DAO:Mirror 能够快速启动一个DAO,并且提供投票提案、令牌快照、多重签名、代理投票等功能。
  • 永久存储:在Mirror上发布的文章,可以选择铸造成NFT永久存储在Arweave上,并在文章最下方看到链上存储的唯一地址。


团队背景:Mirror 由前 a16z 合伙人 DenisNazarov 发起创立


代币经济:$WRITE,加入 Mirror DAO 的唯一途径是燃烧一枚 $WRITE,$WRITE 目前没有公开发售,是邀请制,每周参加 Write Race 当中排名前 10 的人会获得该邀请。


💡 亮点:Mirror 的内容变现形式鼓励创造者从 Web 2.0 向 Web 3.0 迁移,同时促进高质量内容的产出。


💡 局限性:


  • 产品缺少文章搜索、点赞、评论和打赏等功能。
  • 以 NFT 形式发文到以太坊主网,如果遇到网络拥堵时 gas fee 过高,会影响用户体验。
  • 创作者如果设置的 NFT 售价过高,不利于内容的快速传播。

 

Monaco Planet



概览:部署在 BSC 上的社交平台,主打内容挖矿即创作内容即可获得代币奖励。


价值主张:内容挖矿的理念,直接奖励内容创作,促进内容社区繁荣


产品功能:


  • 每周释放的 $MONA(8 年内稳步线性下降释放) 会分配给质押 $MONA 的用户,进行内容挖矿。
  • 用户可以发布帖子、搜索其他用户并关注、点赞、评论、DM、 展示 NFT等。
  • 平台会根据用户的影响力和NFT 净值对用户进行排名。


团队背景:Co-Founder 是 UC Berkeley 和南加大留学生背景


代币经济学:单代币模型 $MONA


总供应量 10 亿枚,55%用于内容挖矿分配给用户,战略投资者15%,团队与种子轮投资者20%,10%用于生态发展。


💡 亮点:团队有很强的事件营销能力,网站推广初期,平台仅限 Yacht NFT 持有者及拥有邀请码的用户注册使用,一时间,Yacht NFT 在 OpenSea 上的地板价迅速上涨,一个邀请码也被炒到上百美金。平台上有专门的分区让用户展示买过的NFT,增加了 NFT 的使用场景,满足用户炫耀的社交行为。


💡 局限性:没有一个合理的机制制约创作者的内容质量,大量用户为了获得代币奖励而结盟、互关互赞,产出灌水内容,导致平台内低质量内容泛滥,社区质量变差。

 

6.6 应用层-社群社交


产品特点:用户展开社交活动的动机是实现多v多的互动,通常以群组的形式,把一些具有共同属性、相同需求、兴趣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大家在符合社群共同制定的规则下,展开多样化的社交活动。

 

Friends With Benefits


Source:https://www.fwb.help/


概览:成立于 2020 年 9 月,是一个采用会员筛选制的高价值社群 DAO,将有相同爱好、话题、目标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举办音乐会、开发项目、构想数字艺术、学习加密知识等,目前有 3,000+ 活跃成员,其中约 10% 是核心贡献者。


价值主张:通过高质量、兄弟会式的封闭社群形式,满足高质量的社交需求并带来圈层荣誉感。


产品功能:


  • 需要严格的书面申请并持有一定代币才能加入;
  • 审核标准:真实生活信息,包括专业背景、工作项目、个人社交网站;考虑艺术家、音乐家、创意思想家、实践家和深度参与 Web 3.0 的成员;申请提交后由 15 人组成的委员会审查,目前通过率不足 40%;
  • 门票:环球会员 75 $FWB(约1,300 美元),能进入所有 Discord 频道和内容,参与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并拥有治理权;本地会员 5 $FWB(约85 美元),能参与该城市的线下活动和 Discord 频道;
  • 七大板块:活跃度均较高,包括公共区(聊天和自我介绍),学习区(了解 Web 3.0 相关知识),交易区(Crypto 和传统投资市场的交易机会),NFT 区(NFT 制作到推广的一系列话题),创意区(艺术、音乐创作和开发等),品质生活区(美食、读书和健身等)和治理区(社区治理话题);
  • 五大类活动:包括 Coffee Time(请各行业嘉宾分享观点和灵感),Seed Club(与 Seed Club 合作,分享 Web 3.0 趣事),Max Pain(探讨关于投资的话题),Into the Weeds(探讨关于 Crypto 领域的各种赛道,每期一个主题),Lifestyle Hours(探讨 Web 3.0 和文化的结合)
  • 团队背景:FWB 贡献者由世界各地的会员组成,包括400人的核心小组。


代币经济学:$FWB 单代币模型


  • 代币分配:社区流通占 40%,国库 占 35.6%,团队占 19.9%,流动性提供者占 4.4%
  • $FWB 代币可以用作社区门票、治理投票权和参与活动;
  • 社区贡献者能获得 $FWB 代币作为奖励;
  • $FWB 在 Uniswap 上可以和大部分的主流货币进行 Swap;


💡 亮点:用户加入门槛较高,能够筛选出高价值的用户,保证社区质量。


💡 局限性:采用注册制(邮箱)定义身份,由于缺乏普适的链上治理制度,需要探索合理的 DAO 治理方案保证去中心化,当前仅有 15 人组成的审查委员会过于中心化。

 

Whale


Source: https://whale.me/


概要:2020 年 5 月,Whale Shark 创建了 WHALE Vault DAO,当前已有超 2 万名成员。DAO 发行代币 $Whale,其代币价值基于 WHALE Vault 持有的 NFT 资产,估值可根据网站 http://NonFungible.com 查看,WHALE Vault 由 Whale DAO 管理;


价值主张:用有形且稀有的 NFT 资产作为 $WHALE 的背书,通过一篮子高质量 NFT 寻求财富保值和增长投机之间的平衡;


产品功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数字艺术收藏库,WHALE Vault 投资涉及数字艺术、数字房地产、数字游戏资产和其他数字收藏品;WHALE Vault 也是 Pak、Hackatao、XCopy和其他许多一流的数字艺术家和设计师作品的最大收藏库,金库中 NBA Top Shot 占比最大,为74%,The Sandbox 占比2%, SuperRare占比13% ,Gods Unchained 占比1%,CryptoVoxels 占比2%;


代币经济学:$WHALE 单代币模型


  • 供应总量为1000万,团队占比 10%,社区占比 42.6%(每月释放 40000 $WHALE 用于收购 NFT、捐款给艺术家、团队工资和社区活动等等,并通过 Discord 进行记录),投资者占比 10%,基金会留存 37.4%;
  • $WHALE 持有者能够从 Vault 和项目中获得好处,包括租用 Vault 中的NFT、 获得空投、独家信息、流动性挖矿奖励、 WHALE DAO的投票治理权和 WhaleShark 本人的交流机会等;
  • DAO 计划用所有金库资产销售收入或租金购买更多 NFT,从而为金库增值;


💡 亮点:


  • Whale Shark 曾预言,99% 的 NFT 项目终将失败,因此,Whale 倾向于寻找拥有长期生命力、能够穿越牛熊的高质量 NFT 项目。
  • Whale DAO 是第一个可以由社群成员管理如此大规模资产的 DAO,大家投票决定是否购买或出售 NFT,通过集体智慧尽可能提高决策质量。


💡 局限性:每月释放 40000 $WHALE 的分配机制较模糊。

 

7. SocialFi 当前的发展局限性


7.1 底层端


1.技术层面:底层的基础设施比如跨链技术、分布式存储、隐私计算等还没有完全成熟;每条公链底层结构不同,公链之间的通信需要跨链技术来互联互通,而这当中还会涉及到跨链通信的安全性、迭代性等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而一个行业的繁荣发展,基础设施的成熟是必要条件。


2.治理层面:DAO 的治理制度并不完善,部分治理机制过于复杂,社区热度和用户参与度有待提高。


3.用户层面:


  • 社交软件用户迁移成本极高:当用户习惯了 Web 2.0 产品,而 Web 3.0 产品上手门槛更高且产品体验不能赶超时,用户难以迁移到 Web 3.0;
  • 目前用户体量积累不够:Web 2.0 社交媒体的爆炸式增长,出现在拥有1亿用户之后;目前,以太坊有1.8亿个地址,活跃用户小于100万人,OpenSea 活跃用户小于2.5万,用户体量还未到达爆发的临界点。

 

7.2 Social 需求端:


1.缺乏社交归属感:当用户习惯了Web 2.0 社交的底层是真实世界,而 Web 3.0 社交与现实世界的链接仅通过钱包和邮箱,因为其匿名性,无法让用户获得实体归属的社交体验。


2.社交协议仍不成熟:虽然 SocialFi 赛道已有许多玩家和资本布局,但尚未有一个成熟的社交协议真正脱颖而出并积累大量用户,各类协议仍处于试错阶段。


3.隐私保护不完善:目前没有可插拔式的隐私解决方案,用户希望删除的社交记录,如评论、关注、点赞在部分平台无法真正撤销,链上的痕迹会被永久保存。

 

7.3 DeFi 需求端:


1.底层的商业模式不成熟:成功的 SocialFi 产品需要满足用户的 DeFi 需求,目前少有高流动性的平台代币,且代币回报未能满足创作者的基本生存需求,让他们有动力持续创作,形成良性循环。


2.Web 3.0 的公平性需重新定义:社交代币相当于为头部创作者和KOL 创造了流动性更好、也更加直接的资本化手段,势必会造成新一轮的社会马太效应,注意力、资源和财富效应将会随着资本更加快速地集中在 KOL 身上。


3.价值捕获和激励方式有待完善: 目前 SocialFi 项目的价值捕获机制没有形成良性闭环,部分项目代币激励算法并不合理,导致内容产出与社交活动的质量低下;因此,需要定义优质内容的标准,并完善优质内容和有效社交的激励机制。

 

8. 成功 SocialFi 产品的特性:


1)使用成本低,普通用户可以承受;


2)带给用户不逊色于 Web 2.0 的产品体验,上手使用门槛低 ,产品功能完善并且有创新;


3)用户数据同步及时全面(可集成链上和链下);


4)创新的市场营销策略,有快速传播机制;


5)平衡合理的代币经济,可以在生态中充分发挥代币的作用 ;


6)有持续的激励机制和成熟的社区运营来加强用户粘性;


7)与其他赛道的协议打通,赋能更多的场景,如与 DeFi 的协议打通,实现社区小组成员之间的信用贷;


8)产品本身满足 Web 3.0 原生需求,而不仅仅解决 Web 2.0 需求;

 

9. 展望:SocialFi 的未来


Web 3.0 社交可解决 Web 2.0 社交存在的数据所有权问题、数据隐私问题和利益分配问题。


在 Web 3.0 信息自由和信息确权的浪潮中,用户可以自己掌握内容的所有权而以不依赖中心化平台;传统身份 ID 体系是邮箱账号、用户名密码和真实用户信息,而 Web 3.0 的 ID 体系需要关注 DID 和 SBT。

 

9.1 DID(Decentralized Identifier)


即去中心化身份体系。利用区块链等技术,DID 可实现个人数据所有权、隐私权和便捷性。在 DID 的框架中,个人可以拥有一个包含所有信息的数字身份,无需信任第三方对其进行保管,未经所有者明确同意,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将这些身份用于任何目的。人们将能在穿梭不同的网络空间时,随身携带该数字身份,展示完整的自我;无论在哪一个平台,人们在网络上创造、贡献、赚取和拥有的东西,都反映了他们的喜好和经验。这将使我们更接近物质世界中的运作方式——财产和声誉与我们自身而不是和平台有关,我们可以随身携带、随意使用。

 

9.2 SBT (Soul Bond Token)


即灵魂绑定币,是 Vitavik 基于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会(DeSoc)的愿景而提出来的最新构想,是一个与用户灵魂绑定的一个 Web 3.0 社会身份。这些由「灵魂」(即账户)持有、不可转让的 SBT,可作为构建 Web 3.0 社会关系网络的依据,通过跟踪链上「灵魂」的」承诺、证书和联系「来对这些关系进行编码。


为什么需要 SBT:根据A16z 的 Jad Esber & Scott Kominers 文章 《一种基于声誉系统的双代币经济模型 - A Novel Framework for Reputation-Based Systems 》 中提到「如果一个 Token 可以很容易地转移,那么那些没有声誉的人就可以简单地购买它」,所以未来 SBT 可以发挥作为声誉信号的能力。

 

9.3 DID 和 SBT 在 SocialFi 领域可能的实际应用


无抵押借贷和社区借贷:1)可以通过」灵魂「中涵盖的与个人信用(e.g. 包括个人教育、工作、收入、活动证明)相关的信息来作为信用凭证进行借贷;2)通过链上信息进行信用评级,更加透明地分析还款风险;3)类似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和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开创的社区借贷实践,拥有同类 SBT 的社群成员可以相互之间进行债务担保,SocialFi 作为社区的功能属性将会被放大,同时也在SocialFi 和DeFi 之间构筑了新的桥梁,拓展了新的业务场景。


私钥信息恢复:一种避免」单点故障「的思想,利用灵魂绑定的多个 SBT,指派多个社区中的可信任成员,当这些成员全部同意时即可修改私钥;SBT 可以利用一组广度最大的社交关系来避免私钥丢失,拓展了 SocialFi 平台的功能和业务场景。

精准空投:目前的空投精准度不足,未来项目方可以基于」灵魂「账户中持有的 SBT(e.g. 某次活动中的参与者)定向空投,获取更大的单用户价值,SocialFi 社区也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Zero-Knowledge Proof - ZKPs (零知识证明):通过零知识证明加密的信息会变成用户持有的 SBT,可以实现让用户公开向社会提供某些证明的同时,维持用户私人信息的保密性,比如年龄、收入等。

 

9.4 重点关注方向:


除了底层的基础设施以外,根据 SocialFi 的三个层级划分,我们可以重点关注 SocialFi 的以下几个方向


  • 公链层:每个链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生态,未来会出现几个专注构建 SocialFi 生态的公链;
  • Bridge 层:基于链和 Dapp 的交互,一个通用的 DID 协议/SBT会将更多用户从 Web 2.0 带入 Web 3.0 的时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交;
  • 协议层:基于链下和链上数据,清洗后分析得出用户画像,做到千人千面的内容推荐;根据用户的链上数据判断用户的参与度、粘性和留存率;或者能将数据的颗粒度变细,提供不一样的数据分析角度,类似这样的协议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 应用层:允许成员发现并相互连接,能够通过兴趣发现和垂直社区(围绕特定主题或活动的社区)完善社交图谱的平台将实现快速增长;

 

10.总结


当前的大多数 SocialFi 产品暂时只能满足 Crypto Native 用户纯链上的社交+金融需求,未来肯定会出现能够广泛普及且能同时满足链上和映射链下真实世界社交+金融需求的 SocialFi 产品,可以帮助我们将社交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视频娱乐、游戏、音乐、健身等等,我们可以加入对应社区,开展这些兴趣活动并获得代币奖励;当令人愉悦的 SocialFi 与基本的人际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时,Web 3.0 会变得更加强大,因为最终,我们希望找到以真实和积极的方式在这个世界构建相互的联系。

 

参考资料
https://medium.com/ixfi/SocialFi-what-is-it-and-how-does-it-affect-social-media-as-we-know-it-8c28c023a00d
https://growfollowing.com/SocialFi-statistics/
https://coinyuppie.com/SocialFi-the-key-technology-changing-the-globalization-of-the-blockchain-industry/
https://medium.com/coinmonks/what-exactly-is-SocialFi-is-this-a-new-cryptocurrency-trend-1d2bf209dd99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096741.html
https://blockcast.cc/news/an-overview-of-the-SocialFi-ecosystem-social-dao-and-governance-tools/
https://mirror.xyz/jojonas1.eth/tRejExcZGdNXh-FKYn_39Euo-htO6iHqiydbsIO9tr4
https://mp.weixin.qq.com/s/ta8yw7Z3K1QeKKzZQOa2eA
https://mirror.xyz/dere.eth/NuFZrRiUZMvMOlj02LUxIuzZbzeebZXcmKworQ21sHI
https://future.com/power-of-social-community/
https://a16z.com/2020/12/07/social-strikes-back-fastest-growing-apps/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Cobo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