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去中心化的身份(DID,Decentralized Identity)系统?
用大白话讲,现在Web3中的交互都是基于钱包地址的,但是创建新地址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少有人会把自己绑定在一个地址上。这就导致了用户可以随时放弃一个地址所代表的“身份”,也可以零成本创建大量的地址“身份”,进而导致一系列问题。
对于此现象,V神及其合作伙伴近期也在长文《中心化社会:寻找Web3的灵魂》中进行了指出:他们认为,Web3目前在应用层存在相当的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源自当前Web3 缺乏代表“人类的身份以及社交关系”的原生组件。这导致许多应用在实现关键功能的时候,必须依赖于其原本想超越的中心化Web2架构,从而复制了后者的局限性,无法实现Web3闭环。
典型的案例有:
因此,Web3原生身份组件的构建,对于Web3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行业内一般称这类身份组件为去中心化身份(DID)。
Amber Group,全球顶级的crypto金融服务商,于2021年11月勾勒了DID的生态系统,详见下图:
在这幅图中,DID位于Layer3,处于整个生态的枢纽位置。
在DID的上游,是Layer1-共识标准层和Layer2-基础设施:
在DID的下游,是众多依赖于DID的应用项目。个人认为,当前对DID最为迫切的三类应用项目,是不完全抵押借贷、DAO治理工具、Web3社交: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DID目前的成熟形态尚不清晰,不少DID项目的分类在不同的地方也不一样,这个问题也将会在后文进行探讨。有时候一些本属于socialfi、defi类的赛道也会被归为DID赛道的项目,对此我们不必纠结。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当前的DID项目是如何做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尝试的。
上文提到,Web3中不同的应用场景都对DID提出了需求。对于不同需求的侧重,当前的DID项目可以大致划分为四类:链下身份认证类、链上身份聚合类、链上信用评分类、链上行为认证类。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分类并不是说DID可以细分为四个赛道或者模式,未来DID一定是一个整体,其中有各种组成部分。
将链下的真人身份信息与链上地址绑定,是一个看似有吸引力的解决Web3身份问题的方案:
假设一个人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曾在谷歌当工程师,在硅谷有两套房产。如果上述信息能够得到认证而与这个人持有的一个地址绑定,那么这些链下的荣誉和财产也将为他在链上的社交、借贷等各种活动提供加持 —— 比如他想认识斯坦福的校友,抑或是他希望进行一些抵押率相对较低的借贷。
然而,现阶段如果想要做信息层面的绑定验证,是相当困难的。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在于这些链下行为无法在链上得到验证,从而使得其审核依赖于中心化机构。比如想实现一个简单的工作单位认证,都需要这些工作单位配合上链进行审核操作,考虑到当前Web3的大众普及率和上手门槛,这对于项目的推广是相当困难的;更进一步的,如果要做工作中的项目经历认证,更是为审查困难、串谋作弊提供了可能 —— 毕竟这些东西都不在链上。
因此,希望挑战链下信息验证的项目寥寥无几。在A16Z去年11月的文章中,提到Violet项目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不过其官网仍没有其具体方案的展示。
既然如此,现在涉及到链下身份的DID项目,更多的侧重于“唯一真人身份绑定”。这还是有比较成熟的技术方案的,那就是视频人脸识别。
BrightID是真人身份验证的代表性项目,目前其已有超过5.7万名用户。用户需要预约zoom视频会议,通过人脸识别和验证官的复核来做BrightID的唯一身份认证;如果用户之前已经做过认证,就无法再创建新的账号,只能申请身份恢复。
BrightID的当前主要应用场景,来自部分项目方开展项目时的“一人一号”需求,如比如经过BrightID认证后才能领空投。目前Gitcoin、RabbitHole、Status 等多个项目都已经采用BrightID。
除了BrightID以外,Verite也是个值得关注的身份标准。它由UDSC的发行方Circle公司于5月10日推出,其中KYC是其身份验证的关键之一,具体KYC的形式和产品的设计有待项目方进一步披露。不过个人认为,视频人脸认证是比要提供护照、身份证等进一步真人隐私信息等KYC更合适的方案。
这类的DID项目并没有关注用户线下的情况,而是通过“数字身份”这一概念,来实现用户的链上信息的聚合管理,甚至进而成为用户在web3世界的入口。
这里面隐含着一个深层次的假设:Web3应用的服务对象应该是“数字人”而非真人,每位现实世界中的用户可以选择在Web3中构建多个数字身份。当然,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的,因此这些数字身份总有主次、领域侧重之分,但这没有关系。如果用户要凭借一个成熟的数字身份做出违约、欺诈等行为,这意味着他可能会失去之前构建这个数字身份所做的一切努力。
Unipass是这类项目的代表之一,它做的事情正是链上身份的聚合管理:通过一个Unipass ID,用户可以绑定邮箱、多个ETH地址,并且还搭建了社交图谱(CyberConnect)、信息聚合平台(RSS3)等应用层协议。通过这种不断的聚合和对应用层的整合、屏蔽,之后Unipass甚至可能成为用户在Web3入口,变成用户在Web3的“One Pass”。
可以看出,Unipass是一个野心很大的项目,它的终极目标其实是取代钱包在当前Web3的生态位 —— 但其方案必然会与钱包项目起冲突,不少应用项目恐怕也不希望被“协议化”而失去流量入口。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对Web3的入口的竞争无疑是相当激烈的,未来Metamask等钱包项目很可能也会朝着链上身份聚合这个方向发展。
关于Unipass的更多展望,可以参考Nervos Network对Unipass项目方的访谈:A Conversation with UniPass: Your Free Web3 Account
另一类值得关注的项目以Spruce为代表。Spruce想做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构建一个跨平台、跨公链的身份认证系统。比如,用户可以基于 SpruceID 的认证插件使用以太坊账户,直接登录 discord,不用二次信息验证。
可以看出,Spruce的身份认证,更多体现在Web3公链地址与Web2各平台账号的互通与融合上。与Web2现有平台账号的绑定,对于一些已经在Web2中有一定成就和影响力的人而言,无疑是一个很不错身份增强方案 —— 例如一个几百万粉丝的Twitter大V,其去做借贷的时候很可能可以得到更优惠的抵押率和利率。
Spruce于2022年4月20日完成A轮3400万美元融资,由A16Z领投。由于Spruce的实现涉及到许多技术挑战,其应用目前尚未上线,不过项目方会在官方不时披露其开发进度。
这类项目的初心非常直接 —— 拓展Defi借贷的场景,把现实世界中金融行业的信用机制在Web3中找到某种实现,以提高Defi的资源配置效率。
ARCx可以看做此类项目的一个代表。它于2022年5月13日完成新一轮融资,由 Dragonfly Capital、Scalar Capital 和 Ledger Prime 领投。
ARCx通过发行「DeFi Passport」,根据每个 DeFi Passport 持有者的信用分来量化其链上地址的信誉度。信用分将通过分析持有者的以太坊地址历史活动来确定,其范围设置为 0 到 999 分,该信用分确定了协议为用户提供的抵押率。对于信用分高的地址而言,DeFi Passport 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借贷抵押。
可以看出,相比于前两类DID项目,链上信用评分类项目更聚焦于用户的“数字金融身份”,使用的也多是用户的链上交易数据而非其社交行为数据,这使得其很难朝完整的DID项目发展。但鉴于金融活动在Web3当前的重要地位,信用评分类项目也将会是完整DID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说前三类项目都聚焦于对用户的身份状态作出静态的整理与评估,那么最后一类项目就显得比较特殊了 —— 它是对用户的身份状态作出动态的更新。这类项目的核心逻辑是,引导用户参与某些合作方要求的活动、行为,并对其颁发链上的认证。
显然的,这类项目本身并没有给用户一个DID,更多的是对用户现有DID的不断补充。这类项目在DID的生态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 毕竟某种意义上,是它们定义了什么是“ 数字身份”的组成部分。
Project Galaxy是这个方向的明星项目,其代币于2022年5月4日在Binance上线。Project Galaxy也被称为“数据凭证网络”,这里的“凭证”,就是为行为认证的具体表达。
用户连接钱包后即可生成一张“银河身份证”,证件上会根据地址的历史行为,自动贴上「认证证书」,比如「Uniswap 交易员」、「OpenSea 交易员」等等。这些凭证如同现实世界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一般,在某些特定场景会发挥价值。
Project Galaxy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帮助项目方利用凭证数据来构建更好的产品和社区,成为连接项目方和用户的平台。比如项目方希望用户进行某种链上活动后才能获取空投资格,Project Galaxy就可以帮助项目方识别这种链上活动并颁发凭证,既方便项目方的空投管理,也赋予了用户更多的价值感。
另外一个值得介绍的项目是Rabbithole,它是“学习认证”类项目的代表。它希望游戏化思维,将每个去中心化应用分解为游戏任务,引导用户与区块链协议、去中心化应用进行交互,培育 DeFi 用户的使用习惯,同时用户的 Web3 操作和行为还将获得“认证”。从某种意义上,Rabbithole项目正在给未来的课程结业证书、甚至简历构建打下雏形。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DID的发展依然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有不少关键的问题仍然需要Web3建设者们去探索。对于这些问题,个人观点如下:
最关键的问题,是DID的产品形态之争:DID会像Unipass那样,朝Web3的入口方向发展,与钱包赛道相融合?还是会作为承上启下的枢纽,提供对用户真人鉴定、信用评分等协议接口,服务于各种上层应用?还是还是短期内更偏向于和Web2各平台的融合,通过“与Web2共存”的方式来强化认证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也许这三条道路会是相互交融的,甚至也许还可能有别的道路,这些目前都还没有答案。个人倾向于认为它会发展成为Web3的入口 —— 毕竟在大众用户的心智中,总需要一个尽可能简单、全面的“入口”。当前类似于Metamask的钱包在全面性上做的远远不够,而聚合类的DID或许是一个方案。Web1的门户网站、Web2的搜索引擎、移动互联网中微信使用时长的不断提升和小程序生态的繁荣,都印证了这一点。
其次重要的问题,是关于“数字人”与“真人”之争:Web3应用的服务方到底应该是链下的真人,还是链下真人在数字世界中创建的镜像?后者似乎更加符合Web3的理念初心,但从Web3的全球监管合规化和大众普及角度考虑,真人的验证或许将是难以避免的。个人认为,未来不排除这两者有共存的可能:经过真人认证的账号将在Web3世界中享有更多的权利,但纯粹的数字人依然也会被接受。
另外衍生的问题,是关于隐私保护的问题:随着各种认证、评分的增多,甚至是真人链下信息的绑定,总有一些信息用户是不希望暴露在链上、可被随时查看的。当然,用户也不会希望这些数据放在项目方的中心化数据库里,这样就失去Web3的意义了。如何保护用户的身份信息,仅让其在必要的时候披露给必要的对象,也是DID在技术实现中所要面临的问题。
综上所述,DID赛道依然处于混沌的“莽荒时代”,这也将会是各路冒险家大展身手的舞台。
虽然不少DID赛道的项目已经公开发行了代币,但多数项目的币价最高点往往出现在2021年11-12月的时候,现在的币价相比于最高点都有非常大的回落,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具体做些搜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从情绪面上来看,21年底的时候正值新一轮牛市,随着Roblox的上市和Sandbox、Decentralized Land项目币价的飙升,“元宇宙”“Web3”相关概念异常火热,DID作为Web3的枢纽,也引来了社区情绪的FOMO。而在5月的现在,随着BTC、美股的层层下跌,再加上LUNA崩盘事件的阴影,社区的情绪是极度恐慌的,对于这类发展
从项目基本面来看,DID本质上也属于偏基础设施的赛道。多数项目的代币难以构建很好的经济模型和应用场景,再加上其并不多的用户数、不高的增长速度,社区情绪过后引发币价下跌,也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
从行业基本面来看,DID虽然确实是Web3发展的一大瓶颈所在,但它并不是唯一的瓶颈 —— 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用户上手成本的高昂等,都是老生常谈的其它问题。现在Web3在应用层可以说是“超金融化”的,除了Defi借贷、NFT交易等个别与用户交易行为直接关联的赛道之外,多数依然处于探索期,而DID的发展毕竟是需要真实应用场景做支撑的。在应用层如此现状之下,多数DID项目的用户数据不佳,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经过如上分析,当下时点个人并不建议对DID项目采取短线投资的策略。毕竟短期内这些项目很难有高增长和大爆发,再加上整体市场依然在走熊,这些项目的币价很可能仍然存在下跌空间。
但从长期来看,Web3若要实现真正的井喷式发展,必须要有成熟的DID解决方案,一定会有项目成为赛道龙头。所以,不妨用风险投资的思维,在自己看好的项目足够便宜的时候买入并长期持有,期待其将来成为赛道头部,实现数十倍乃至数百倍的回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