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大型 Web3 会议 TOKEN2049 于 9 月 13 日至 14 日在滨海湾金沙举行,Foresight News 将追踪大会精彩内容。
我们以更好的第三方视角观察、思索、借鉴以及批判……
Chapter 1 大家都没之前那么敢花钱了 大家都没之前那么迫切地想赚钱了 市场已到深秋,但春天来之前,但没人敢揣测会 有如何漂冽的寒冬。 但 如果 2022 唱多是犯罪 那 2023 年唱空也是 Chapter 2 商务之间的火热的寒暄变成了冷淡的自我介绍之后的面面相觑,甚至不屑于互加微信,心里默默盘算着对方 / 对方项目在下个周期还能不能再见 于是 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地证明 Web3 在向 Web2 证明 交易所在向用户证明 项目方在向投资人证明 GP 在向 LP 证明 员工在向老板证明 KOL 向粉丝证明 我在 我会在 我会一直在 但能不能真的躲过这大逃杀,心里谁也没底 人前的积极和人后的焦虑交织成了这次 2049 未 日狂欢的底色 既然不知道自己 / 项目 / 行业能不能熬到下个周期 自己的坚持是不是仍旧有意义 不如及时享乐后慷慨赴死 今夜拿起酒 只聊风月不醉不归 Chapter 3 如果说 4 月份香港大会像是过年拜年串亲戚,那 2049 就是高中同学校友大聚会 都是从年少青葱走来的老男孩们 不谈技术不谈行业不谈铜臭 聊聊八卦聊聊心路聊聊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 看着一个个跑会的年轻的身影 满眼都是 2018 年努力的自己 Crypto 之于 TradFi Web3 之于 Web2 静香之于币圈 都是在跃龙门的鲤鱼 也都是怀揣梦想的年轻人 我的朋友们 我们曾经踌躇满志一路同行 与世界交手多年,也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 「还有人相信 Crypto 能改变世界吗」 「有!我!」 这一声,来自 5 年前的我们 分享本次大会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We have taken the Blue Pill and there is noway out.
(1)PROJECT:跳脱出国内熟悉的 VC 和项目方圈子,完全打开新视野。许多项目的存在让我 feel like「原来项目的出发点和解决方式可以从另一种价值观维度定义」,摩洛哥的 HIV Blockchain 项目让我第一次线下感受到 blockchain 也许真的可以未来造福更多人;(2)Atmosphere:Really feel like crypto is a global event。会场里全部在说英文,坐在地上玩 gamefi;在给我们讲当地交易所和身份签;地铁口碰到的印度开发者居然也知道 Neo 还约了下周交流合作。区块链可以不是「盘子」,去中心化技术的实现真的是全球生态建设者的理想;(3)Friends:良好的人际关系永远是我 No.1 幸福源泉,在新加坡留下了很多难忘时刻。
(1)行业关注度:如果参会人数能一窥行业热度的话,这次的 2049 是我入行以来参与过最「拥挤」的 event,包括我关注到的数十个 side events 基本上都场场爆满,而且很难得的是中外选手的比例持平了,现场不同肤色语言热烈交织、好生热闹。(2)主要都有什么玩家:主场看下来最卷的赛道应该是 Onchain data、Payments 和 RWA。(3)Payments 这波我应该至少有接触 4、5 家,值得一提的是,初开以往接入 Visa/Master 向个人或机构提供 on/off ramp 服务的形式之外,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形式,就是 Grab Web3 Wallet,据 Circle 介绍这是新加坡政府邀请共建的,从 Web2 走入 Web3 的主流应用典范,还只在尝试实体商户的 NFT 兑换体验券,支持法币在线购买,并且做了游戏化的 NFT 收集 / 解锁体验;(4)链上数据以 Startup 为主,结合 AI 做用户图谱的、做反女巫的,很多还处于在找细分服务场景的阶段;(5)RWA 我的感觉是更像是一个处在经济收缩周期、债务标的盛行从而被动助推生成的赛道,这个概念其实在 18、19 年 STO 就被集中讨论过一轮了,但是后面疫情、美元放水等因素使得链上资产价格疯狂飙升,没人有空再去关注如何去改善传统金融的流通效率及成本问题了😂所以今天的 RWA 在讨论落地时的阻碍(合规 / 链下资产确权等)似乎和当年的 STO 没有太大区别;(6)Gamefi 我感受到的割裂感最重,从交谈过程中,Web2 有大 IP 的团队瞧不上 Web3 现存的这点用户流量,也生怕三下两下被 fomo 完了不好收场,所以给人感觉似乎在憋大招;而过去真正做过 gamefi 尝试的增长选手则表示真正的瓶颈在于用户转化链条过长、而 fi 的生命周期太短、ROI 低到只看得到无底洞的烧钱看不到回报;而围墙外的投资人们还对这个场景充满期待。
直观来说,我非老人,非交易所,就是一个新生项目 + 首次在亚洲参会的西方人。所以体验有限。Token2049 对我来说应该更像是网友面基大会,见了很多网友,扎堆见面面。相比 EthCC 这次的策略是减少 side event 参与,定点定标的去,这样效率才高,酒会基本没去,喝酒也没喝 lol 。先说说 token2049,我就是那个买票的怨种,不过没事就是来体验的,总体就很 token 的味道,合规、支付、交易所、大公链。再说说 side event,ethSG 总体来说味道还是很正的,Vitalik 来每个桌子打了招呼,有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人基数多了,我们第一次做的 side 也是人山人海的,热闹非凡。Al x Web3 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没人知道对错只有不断前行试错。这次参会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亚洲的主旋律就是搞钱,这一点我始终没有怎么能适应,可能是第一次回亚洲参会的缘故,亦或是自身的缘故。在某种程度上我会更偏向欧美,虽然技术革新带来不了任何的 mass adoption,但技术革新却是如此之美丽动人。这次见了挺多圈内好友的,感触最大的就是,扎堆的优秀人才。我试图压缩了自己的时间去认识大家,面基大家,进行人才投资。可能未来还未到来,但是未来 5 年必然是。感谢 zixi 和 chris 的聊天,收获很多。最后的最后我会看好 SG 大于 HK,SG 是一个完美的试水地点,包容性、多元化、智能化做的太好了。这次的项目方好多,好多不知名的项目都来了。
首先必须说 Web3/Crypto 人是地球上最勤劳最有活力的一群人,没有之一!!!我们不是犹太人 We are Moses!其次,FOMO 还是 Web3 的底色,很多活动人数太多需要限流,Cé La VI 老板嘴都要咧到耳朵上了。最后,说一些文姨的个人感受吧。肯定很开心和很多新老朋友面基了。见字不如见面,尤其当大家都说我「瘦了认不出来了」,见到的每一个人都很可爱很鲜活,归根结底 Web3 是一人一手创造的不是吗?我也再一次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是 learning>networking 的人。所以我可能没有很积极的去跟大家建联(我也真的是一个假 E 人,不过绝对欢迎大家 DM 我),因为更享受认真听分享,尤其去捕捉成功项目的 0-1 的 knowhow 这件小事,虽然我知道 web3 项目成功的因素 80% 是天时,但我们能做的只是把 20% 人和拉满不是吗?真的很累,感觉回到家真好,躺在自己 kingsize 的床上才感觉有了做人的体面,在坡县小两千的酒店都眯眯小不通风。是的 新加坡🇸🇬很贵!最便宜的一顿饭居然是酒店隔壁的 Shake Shack!换算成人民币居然跟国内差不多价。其他的比如海底捞(人均 ¥300+)肉骨茶(人均 ¥100)田鸡煲(人均 ¥150+)都是让我这个上海人肉痛的程度🥲大壶春一两生煎 ¥12(2.5 新币)吃的色色一一一天世界不好吗🥲 BUT 贵不是他的错是我的错!!努力赚钱吧!!!有家有余粮的人至少有了安稳度过熊市的底气,毕竟冬天会比预期的更长更冷。太冷的话就抱紧对方吧!
(1)参加 Mask 的游艇活动,见到 Suji 第一句话是「真的怀念 TT(元宇宙资本的创始人,在天国安息)」,最后一句话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2)FT 的玩法推特总结已经太多,线下社恐的我还是挺喜欢这样去认识大佬的,我从玄学的角度说一点:Friendtech 触及到 Crypto 行业繁荣的某种本质即独特的信任关系。多尝试,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3)关注 TON,虽然 Telegram 这次发了个大新闻,包括链的正名和钱包,但讨论度和认识度没有想象的高。曾经经历最早的 TON 风波,当时看好但没到时候,只能说该来总会来的。分享有代表性的事情:(4)一个开发朋友说在 TG 非常努力做了项目但是这几个月撑不下去;(5)一个 smart money 说这几个月已经布局几个项目,包括 H5 游戏,现在等风来;(6)和 VC 讨论的时候仍然有质疑声音,主要是代币在生态里过于开放性的问题,有质疑代表仍有机会;(7)台湾可能会成为亚洲 TON 生态的主要推手,悄无声息办了很多次黑客松,孵化一大波项目,准备新加坡结束之后就去看看,到时候再和大家分享;(8)遇到曾有交集做加密日报的小朋友,喜欢并欣赏他的热情和执着,他也和我分享一些困难,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我觉得围绕着「信息」的行业接下来的是会走大运的,这次有讨论到纯粹的信息流、信息如何抽象、信息连接社交,甚至如何更好用文字训练 AI 等等话题,当然这可能是我自己信息茧房或者自我安慰,坚持就有机会,附上一张夕阳照(后续更多分享在 FT 上)。
这次 Token2049 最大的感受是 MetaMask 和 Telegram 都在明显地争抢下一阶段的 Mass Adoption 入口,双方有点现在像是 Web3 的阿里和腾讯的感觉,各自的布局如下:(1)MetaMask 钱包 + Linea 链 + Snap 开放平台;(2)Telegream 社交 + 自建与第三方钱包 + Ton 链 + 开放平台。单从排兵布阵来看,Telegream 手里比 Metamask 多了一张已经有数十亿用户的社交王牌,并且 Telegream 的开放深度要比 MetaMask 强,Telegream 里面可以有 100 个钱包产品,而 MetaMask 只能是它自己,Unibot 等一系列机器人已经验证了 Telegream 生态红利的存在。但 MetaMask 现在通过钱包先发优势牢牢地把住了身份与登陆这件事,这种地位很难轻易撼动。接下来 MetaMask 与 Telegream 的角逐赛应该会很精彩。
(1)行业缺乏新叙事。可能见到的人都在聊 RWA ,也可能都在聊游戏。本质是行业缺乏新叙事、新热点。聊来聊去好像也就那些东西;(2)流动性匮乏,绝多数人不看好后市。流动性与新叙事某种程度正相关。有资金炒作,会有新叙事,反之也成立;(3)Gambling、链上衍生品、Telegram Bots 和 Game 赛道普遍受到关注;(4)Gambling 和 Game 被认为是最容易破圈,能带来大量新用户的;(5)ZKP、模块化、 Intent + AA ,同样受到关注;(6)基础设施多于应用。to B 的基础设施很多,但 to C 的应用很少,尤其是能实际吸引用户的少之又少;(7)项目的 BD 能力,其实很容易在项目分析时被忽略;(8)JPEX 是一个重金购入了 Token2049 主会场展位的项目,可这个项目居然就在活动期间倒闭了,工作人员现场收拾东西走人;(9)林俊杰、陈柏霖、王大陆、房祖名等一众明星参与了聚会,加密货币和 NFT 还是越来越破圈了。
Token2049 期间,把我们一年半以来所有的 portfolio 都约着来办公室,每人 1.5-3 小时来和我谈过去的进展,近期的 pipeline,未来的规划,遇到的困难以及进步。和 portfolio 的交流可以浓缩为:1)大家逐渐向 Web2 以及传统市场拓展;2)得出海,要是公司想做大,想做的 globalization,团队的核心高管必须部分出海,没有商量;3)在如今的行情,要么向左,要么向右,没有中间选择。和德高望重的老板们沟通下来的 general 可以总结为:1)起码从目前来看,我们所有人期待的 Web3 能颠覆 Web2,能够重造 Web2 的 xxx 有点理想主义;2)Web3 能改变的只有既得利益者还没有那么强大的赛道,以及能够帮助 Web2 既得利益者更好赚钱的赛道;3)越来越多的北美基金和项目方开始在 sg 开了 head of asia office。